抽水蓄能助力能源转型护航电网安全
发布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时间: 2023-11-30 15:10
浏览次数:
字体:
[
大
中
小
]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未来极端事件的强度和频率会增强和增多,对新型能源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会造成很大影响。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调节器”,储能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仅意味着节能减排,而是发展方式将进行根本变革,能源企业要通过积极创新进行转型。抽水蓄能在规模化储能中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芦山抽水蓄能电站能够在用电低谷期,将水从下游水库(位置较低)抽到上游水库(位置较高),把多余的电能转化成为水的势能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期,水从上游水库流向下游水库冲击水轮机做功进而发电,将存储的水势能转化为电能,弥补用电高峰的需求,完成“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事故备用和黑启”动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区域内水、风光电站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系统能耗,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缓解因新能源不稳定导致的高峰负荷供给问题和因低谷时段新能源大发导致的消纳困难,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消纳。能够有效应对区域内大规模新能源上网带来的高调节成本,通过合理的运行方式,配合火电减碳增效,减少弃风弃光,促进容量配置,提升全系统整体经济性和运行清洁性。芦山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运后可提高清洁水电和风光电量的吸收能力,降低火电运行消耗,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7万吨,相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0万吨,减排效果相当于近13万亩森林的净化效果,具有很好的绿色低碳示范意义。
近年来,四川省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社会经济已转为高质量发展,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用电的需求也在平稳有序增长。根据预测,2025年、2030年四川电网电力缺口分别约820万千瓦和800万千瓦,电力缺口主要是晚高峰尖峰负荷,需要新建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满足电力需求。2022年8月,受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气温、最少降雨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因素叠加影响,四川省出现丰水期电力电量双缺罕见局面,电力供需严峻形势前所未有,全省日最大负荷达6500万千瓦,负荷缺额高达1700万千瓦,成都作为全省的负荷中心占全省负荷超过1/3,电网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的电力保供尤为重要。根据目前的负荷预测,比四川省中长期规划时期已经提高较多,电力缺口进一步体现。而建设芦山抽水蓄能电站等储能项目,便可通过调峰、填谷起到双倍削减系统负荷峰谷差的作用,调峰能力强。同时,抽水蓄能机组具有灵活启停、快速“爬坡”等优良的动态特性,可调节系统光伏出力的昼夜波动,是系统可靠的保安电源,是承担系统调峰、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的理想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