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平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县委工作安排,坚决扛起“6.1”芦山地震震中发展振兴使命,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灾后恢复重建、乡村振兴同步谋划推进,在防止返贫监测、产业就业帮扶、政策兜底保障、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让脱贫成效更可持续、乡村发展更美好、群众生活更幸福。
一、坚定自觉扛牢政治责任,牢牢守住返贫致贫底线。坚决扛起“6.1”地震震中发展振兴使命,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灾后恢复重建、乡村振兴同步谋划推进,切实把“守底线”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调整充实太平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等具体任务,明确131名镇村干部对脱贫人口进行全覆盖结对帮扶,有序推进6名驻村帮扶力量轮换接续,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终端见效。强化动态跟踪监测。建立完善“部门推送、镇村排查、网格管理、农户申报”风险线索核查报送机制,构建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全覆盖开展集中排查和“回头看”,针对性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确保了全镇7户19名监测对象不因灾因病返贫。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持续发力,2021年以来累计实施衔接资金项目7个、总投资826万元,严格落实教育、医疗、低保等保障政策,通过产业扶持奖补脱贫群众182户32.65万元,实施“雨露计划”等补助学生320人次、31.18万元。
二、聚焦稳定脱贫关键核心,拓宽产业就业增收渠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殷切嘱托,坚持把持续稳定增收作为关键,从产业培育、稳岗就业、业态融合等方面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水为源兴产业。立足太平镇生态资源禀赋,发展冷水鱼58.4亩137万斤、中药材10000余亩、高山生态茶12000余亩,并通过集体经济示范带动、抱团发展、入股分红等方式,有效带动全镇80%以上的脱贫人口进入特色产业链,实现“造血式”发展。2023年,全镇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总量同比增长28.1万元,脱贫户人均生产经营性收入2371.34元、同比增长20.68%。稳岗就业保增收。按照“搭平台、搞培训、促创业、保就业”的思路,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就近务工、外出打工和返乡创业,精准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确保脱贫人口务工收入稳步增长。2023年,落实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49人,全镇脱贫户人均工资性收入9295.71元、同比增长18.15%。业态融合促发展。对标县委赋予太平镇的“奇石之乡·避暑胜地”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走廊、奇石博览园和胜利村射箭坪、大河村木坪子、钟灵村冷水鱼3个民宿点建设,大力推动林渔旅融合发展,在联农带农中实现产业提质效、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2023年,全镇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134.79元、同比增长17%。
三、扎实有序推进高效衔接,激活乡村振兴内在动能。坚持把优化治理、乡村建设、感恩教育作为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重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确保衔接有力有序、高质高效。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水平。开展“先锋领航·全域提升”基层党建攻坚行动,统筹整合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网格员、“五老”等力量组建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深入脱贫村和脱贫户走访了解情况、解决困难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先后获评省级“六无”平安村2个和“雅安市第三批城乡基层治理示范乡镇”。多措并举建设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和老旧线路改造,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比活动50余次,有效激励脱贫群众树立文明乡风、养成良好习惯,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近年来,先后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文化样板镇”和省级乡村振兴先进村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大力营造感恩奋进氛围。坚持以感恩激发动力,在脱贫群众思想教育、精神扶贫上持续下功夫,常态化开展“脱贫攻坚·感恩奋进”“看重建·感党恩”等系列主题活动230余场次,坚决破除“等、靠、要”思想顽疾,促进党员干部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引导全镇脱贫群众持续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下一步,太平镇将继续扎实做好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各项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让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稳固、增收渠道更加多元、乡村发展更加美好、群众生活更加幸福,为全县争创“省级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打造“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积极作出太平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