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阳街道对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建议
发布单位:芦阳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 2023-06-08 09:48
浏览次数:
字体:
[
大
中
小
]
(一)加大对农村留守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力度。自2009年以来,国家为进一步提升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空间,增强创业积极性,出台了一系列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用以加强城乡劳动者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激发城乡劳动者干事创业的主观能动性。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把做好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推动农村留守劳动力就业的有效措施,积极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探索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培训机制。依托培训机构,为有意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留守劳动力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开发适合新生代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培训项目和课程,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和实用性,确保培训后能扎实掌握至少一门实用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实现素质就业。实行“一对一”创业指导,为参加创业培训的农村留守劳动力建立服务跟踪机制,提高创业成功率和成活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创业培训机构要从政策扶持、资金支持、项目推介、品牌保护等各方面给予全程跟踪服务,减少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后顾之忧,提高创业成功率。创业培训机构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为每一名创业人员“量身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创业规划。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创业培训机构的后续跟踪服务制定详细的考核机制,使创业培训机构的企业效益和创业人员的创业成功率挂钩,督促创业培训机构在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创业过程中提供更好的创业服务。
(二)政府主导,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利用地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物质资源或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壮大乡镇企业。依靠地方农业特色,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开展观光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渠道。例如依托规模化、独特化茶叶种植、果树种植、桑蚕养殖等特色农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休闲观光、农耕体验、健康养老、田园综合体等新兴业态项目,开发农家乐等形式的民宿旅游,形成种养、销售、旅游一体的旅游体系,为促进农民就业创收增加渠道。依靠地方工业特色,发展五金铁艺、机械加工等优势项目,形成自己的品牌产业,降低市场风险,提高产品竞争力;成立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科学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创立品牌优势,掌握农产品定价、销售主动权。各产业健康有序经营有利于为农村留守劳动力保持和增加稳定的就业岗位,促进行业发展,农民增收。
(三)鼓励返乡农村劳动力利用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进行创业,带动其他农村留守劳动力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不仅只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学习技术和手艺、寻找发家致富的路子,为将来返乡创业打基础。经过长时间在外打拼,一部分人拥有了雄厚的资本,他们有思路、有资金、有人脉、有技术、懂管理,完全有能力为家乡经济发展提供有利帮助。政府要主动在项目土地使用、资金筹集、人员招用、税收减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搭建高效、便捷的创业服务平台,做好他们创业活动的“加速器”。在返乡创业中,他们利用这些优势,大部分会成为返乡创业的精英,成功创建自己的实体企业。这些实体企业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可以为当地农村留守劳动力提供大量低技术门槛、容易上手的工作岗位,为解决农村留守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创造有利条件。而且这部分返乡人员易成为其他农村劳动力的学习榜样,为其他人的创业起到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