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大川镇地震灾后卫生防疫方案

发布单位: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 2011-12-26 11:34 浏览次数: 字体: [ ]
大川镇地震灾后卫生防疫方案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大川镇医疗卫生防疫人员及时开展了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灾区大规模集中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基本结束,卫生防疫已全面展开,没有发生聚集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但是,灾区的医疗卫生防疫形势仍然严峻,卫生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公共卫生设备严重不足,食品和饮用水安全隐患突出,特别是夏季高温容易导致传染病流行;一些重症伤员需要较长时间治疗,出院人员需要妥善安置,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医疗卫生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一些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医疗支付能力普遍较弱。各村、组要充分认识做好地震灾区医疗卫生防疫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把医疗卫生防疫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政府责任,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部门协作,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地震灾区医疗卫生防疫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就做好地震灾区下一阶段医疗卫生防疫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继续做好重症伤员的医疗、康复和安置工作 
  (一)加强对重症伤员医疗救治,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二)做好出院伤员安置工作,对符合卫生部规定标准出院的伤员,民政所要做好安置工作。 
  二、继续落实卫生防疫措施,防止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贯彻“围绕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确保防疫工作覆盖到所有村、所有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所有集中供水点,狠抓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防治策略,抓好基层,打牢基础,扎实推进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一)深入开展以治理环境卫生为重点的卫生防疫运动,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深入开展以健康教育、环境整治、除“四害”为重点的卫生防疫运动。以集中安置点为重点,在确保“五有”(有防疫队、有医疗队、有厕所、有垃圾堆放处、有饮水供应点)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做好“四强化”(强化群众参与,强化环境卫生,强化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强化卫生评比公告)建设。建立卫生保洁岗位和制度,对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粪便和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防疫和消毒、杀菌、灭蚊蝇工作。 
  (二)加强疫情监测工作,保证信息及时报告。及时恢复和重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做到及时、准确报告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传染病疫情的搜索、分析和预测工作,加强聚集性病例的监测、调查与处理,防止疫病扩散。要加强鼠传疾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监测,高度重视并切实防控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作用,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三)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政府切实履行食品安全责任,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尽快恢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全力保障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建筑工地、学校、救灾物资集中分发场所的食品安全。加强农产品和捐赠食品质量的监管,严防假冒伪劣、腐败变质和过期食品流入灾区。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农产品和食品流通秩序,保障市场供应。重点加强受灾群众安置点、建筑工地、学校、机关等集中供餐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改善集中供餐场所的食品加工环境,严防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四)加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和心理援助工作。进一步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增强群众卫生防病参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开展心理援助工作,依托现有医疗、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对不同人群特别是高危人员实施分类干预,及时治疗精神疾患。 
    大川镇及时启动一批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建设项目,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恢复建立因灾毁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过渡安置时期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服务。要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镇政府要努力克服灾区条件艰苦、物资紧缺的困难,要落实专人负责后勤保障,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附件: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旧版
主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 承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办公室 联系我们:0835-6526078
备案号:蜀ICP备12028360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26020000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