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重建项目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以来,我县迅速转移工作重心,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并借他山之石促后发追赶。
一是试点公助民办,注入学前教育活力。试点4所“公助民办”幼儿园,为我县学前教育引入竞争,注入活力。目前,4所“公助民办”试点幼儿园运行管理规范,达到了同层次公办幼儿园办园水平,全县学前教育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幼儿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比例达到79.44%。
二是均衡义教资源,鼓励错位特色发展。以灾后重建为抓手,投资6.29亿元,完成57个教育项目重建,及时招聘补充教师150人,启动校长、教师交流机制,调整校园长15人,交流教师60多人,我县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并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各学校科学定位,充分错位发展,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第二初级中学的“感恩文化”、芦阳镇第二小学的“创客空间”、隆兴中心校的“科技创新教育”逐渐发展成熟成为学校品牌。
三是深化机制改革,突破高中教育瓶颈。县委、县政府在人才引进政策上予以倾斜,在学校运行经费上保障兜底,推动高中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柔性引进高中校长,规划高中教育五年发展蓝图,量入口为出口改进评价机制,权力下放至年级组改进管理机制,破“大锅饭”改进绩效分配机制,能上能下改进用人机制,形成了班级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良性的工作竞争机制和学习竞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