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指标
测评项目 | 测 评 内 容 | 分 值 | 测评方式 |
1.领导班子 建设(13分) | 1)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组织建设有方案、有制度、有活动记录。有“三会一课”制度并规范执行。 | 2分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2)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团员、干部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群众认同度高,有资料印证。 | 2分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座谈访谈 | |
3)坚持依法执教,法治观念强,义务教育学校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 2分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座谈访谈 | |
4)规范落实校长负责制,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落实校务公开。 | 2分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
5)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决策学校重大事项,定期召开校职代会、教代会,建立并落实学校领导班子服务师生的联系点、谈心及接待日等制度。 | 2分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
6)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或参与学校治理;完善学校家委会,设立学校开放日,引进家长、社区参与学校治理。 | 3分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
2.思想道德 教育(22分) |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学科教学、校本课程、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设计多种载体和形式,系列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运用广播影视、校报学刊、主题网站、电子屏幕、宣传栏、黑板报等校园宣传媒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学生了解并在日常行为习惯中体现核心价值观要求。 | 5分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座谈访谈 |
2)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少年强 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清明祭英烈、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系列活动。 | 3分 | 材料审核 | |
3)按国家和省规定开齐开足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班会(队会)课等有关课程;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定期开展德育教研和培训,德育效果显著。 | 4分 | 材料审核 | |
4)校园公共空间有浓厚的宣传氛围,并运用黑板报、文化墙、宣传栏、校园网等载体宣传《中小学生守则》及相关内容;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目标指南,定期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学生知晓率高并自觉践行。 | 4分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
5)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到每班每两周一课时;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初中、高中每个学段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科学、规范的心理辅导室,有计划、有制度、有活动记录。 | 3分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
6)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有体现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相融合的相关制度规范,有开展相关活动的记录。(此项其他中学视同符合) | 3分 | 材料审核 | |
3. 活动阵地 建设(15分) | 1)充分利用学校走廊、墙壁、校园文化墙等文化宣传载体,校园板报、班级板报、宣传橱窗内容积极健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文化宣传阵地有负责部门、责任人员及规范的宣传审核程序。 | 4分 | 实地考察 材料审核 |
2)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史陈列室、荣誉室的育人作用,有活动或使用记录。至少有一种校报校刊。 | 2分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
3)学校有官方网站,有官方微信、QQ群、微博、手机客户端等至少一项网络平台,网络畅通、使用良好。 | 3分 | 实地考察 材料审核 | |
4)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部及学生社团有活动设施与场所,有相关管理条例和活动记录。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参与学校日常及课内外活动组织管理的积极性。 | 2分 | 实地考察 材料审核 | |
5)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运行、管理规范有序。年度工作方案、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活动项目设置合理,有活动课程、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和相关活动记录。(如不是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此项视同符合) | 4分 | 实地考察 材料审核 | |
4.教师队伍 建设(17分) | 1)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有师德教育具体方案、落实举措。 | 3分 | 材料审核 |
2)教师无辱骂、体罚、变相体罚或暴力侵害学生等行为,年度考核中,学生、家长对教师师德满意度测评高。 | 3分 | 材料审核 座谈访谈 | |
3)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价考核、聘任(聘用)的首要内容。 | 4分 | 材料审核 | |
4)教师培训体系、培训规划完善,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首位。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明显提高。 | 4分 | 材料审核 座谈访谈 | |
5)建立健全师德年度评议、师德状况调研、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 | 3分 | 材料审核 | |
5.校园文化 建设(17分) | 1)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有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师生广泛认同并自觉追求,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优良,师生行为规范符合要求。 | 4分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2)校园整体风貌积极向上,“三风一训”及学校文化符号(如校歌、校徽、校标等)等宣传展示规范,布置整洁,无污损、涂鸦情况,文字描述精准。 | 2分 | 实地考察 | |
3)有计划实施校园文明共建工作,属地辖区有效参与校园文明建设。组织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创建活动。 | 3分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
4)将文明校园主题活动(如美德少年选树、“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成果丰富、效果良好。 | 5分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
5)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充分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校园网站、微信或微博等新媒体文化展示平台内容健康向上,及时更新。 | 3分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
6.校园环境建设(16分) | 1)校园教学、文化、体育、科技等活动场所布局合理、管理有序、使用正常,义务教育学校设施设备达到《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川教[2012]184号)要求。 | 4分 | 实地考察 |
2)做好校园“三化”(净化、绿化、美化)工作。校园整洁,地面无果皮纸屑,校园内无卫生死角。校园因地制宜、应绿尽绿。校园环境优雅宜人,体现办学思想,实现环境育人。 | 3分 | 实地考察 | |
3)常态化开展师生安全教育,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定期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创建平安校园。校园安全制度健全、措施落实;学校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每学期组织不少于1次的安全演练。 | 3分 | 材料审核 | |
4)主动参与周边环境治理,校园周边秩序良好。校园周边200米内无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场所,无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学校大门周边环境整洁,没有社会闲杂车辆;校园周边无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游商和无证照摊点,无“三无食品”,无恐怖迷信低俗的玩具、文具、饰品和出版物销售。 | 3分 | 实地考察 | |
5)深入开展环境教育和 “三节”(节水、节电、节粮)教育,引导师生树立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意识,培育节约资源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 3分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二、特色指标
序号 | 项 目 内 容 | 测 评 办 法 |
1 | 有市(州)级以上表彰或广泛社会影响的好人好事。每项加0.5分,不超过3分。 | 材料审核 |
2 | 学校办学、文化建设、文明创建特色明显,成效显著,国家和省级主要媒体报道并产生广泛影响。每项加1分,不超过4分。 | 材料审核 |
3 | 获“四川省中小学校风示范校”、“四川省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每项加1分,不超过3分。 | 材料审核 |
三、负面清单
领 域 | 项 目 | 惩 戒 办 法 |
1.依法治教 | 学校严重违反国家和我省教育惠民政策以及有严重违规办学(办班)、违规招生和违规收费问题。 | 创建期内出现负面清单所列情形之一的,取消文明校园评选资格; 已获得文明校园的,由命名表彰单位撤销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
校长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有严重违纪、违法事件。 | ||
学校财务管理混乱,发生严重违纪或违法案件。 | ||
民办学校未完成财产、土地使用权过户手续的,或举办者侵占、挪用、抽逃办学资金资产。 | ||
学校有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员工违法犯罪案件。 | ||
2.学校管理 | 学校制度不健全或内部管理不力,有重大劳资纠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故、重大不诚信事件。 | |
3.校园安全 | 有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重大消防责任事故、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 |
4.师德师风 | 教师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发生罢课、严重侵犯学生利益、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等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 |
5.其 他 | 违反党纪政纪和教育法律法规受到责任追究或全省通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