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11.1 放养准备工作
1. 对放养地点进行检查,查看围栏是否有漏洞,如有漏洞应及时进行修补,减少鼠害、蛇等天敌的侵袭造成鸡的损失,在放养地搭建固定式鸡舍或安置移动式鸡舍,以便鸡群在雨天和夜晚的歇息。在放养前,灭一次鼠,但应注意使用的药物,以免毒死鸡。
2. 对拟放养的鸡群进行筛选,淘汰病弱、残肢及个体。同时准备饲草、饲料和饮水器。
3. 雏鸡在育雏期即进行调教训练,育雏期在投料时以口哨声或敲击声进行适应性训练。放养开始时强化调教训练,在放养初期, 饲养员边吹哨或敲盆边抛撒饲料, 让鸡跟随采食;傍晚,再采用相同的方法, 进行归巢训练,使鸡产生条件反射形成习惯性行为,通过适应性锻炼,让鸡群适应环境,放养时间根据鸡对放养环境的适应情况逐渐延长。
000011.2 放养时间的选择
雏鸡脱温后,一般要4周龄之后,白天气温不低于l5℃时开始放养,气温低的季节,40日龄~50日龄开始放养。
四川省气候区域性、复杂性特征突出,气候类型多,山地气候垂直变化大,季风气候明显,季节气候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根据水、热条件和光照条件的差异,我省可分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气候区、川西北高原高山高寒气候区以及川西南山地热带半湿润区三大部分。
1. 四川盆地:四川盆地4月平均气温15℃~19℃,建议在4月~10月放养为宜,11月至次年3月份则采用舍内养殖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
2. 川西北高原:川西北高原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4月平均气温5℃~10℃,4月平均气温10℃~15℃,10月平均气温5℃左右,建议6月底到7月放养至11月为宜,其他月份采用舍内养殖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
3. 川西南山地:川西南山地年平均气温谷地15℃~20℃,山地5℃~15℃。 4月平均气温10℃~24℃,7月平均气温15℃~26℃,10月平均气温10℃~20℃,建议3月至11月放养为宜,其他月份采用舍内养殖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
000011.3 放养场地的养殖密度
放养应坚持“宜稀不宜密”的原则。根据林地、果园、草场、农田等不同饲养环境条件,其放养的适宜规模和密度也有所不同。各种类型的放养场地均应采用全进全出制,一般一年饲养2批次,根据土壤畜禽粪尿(氮元素)承载能力及生态平衡,在不施加化肥的情况下,不同放养场地养殖密度分别为:
1. 阔叶林:承载能力为134只/亩/年,每年饲养2批,密度为每批不超过67只/亩。
2. 针叶林:承载能力为60只/亩/年,每年饲养2批,密度为每批不超过30只/亩。
3. 竹林:承载能力为130只/亩/年,每年饲养2批,密度为每批不超过65只/亩。
4. 果园:承载能力为88只/亩/年,每年饲养2批,密度为每批不超过44只/亩。
5. 草地:承载能力为50只/亩/年,每年饲养2批,密度为每批不超过25只/亩。
6. 山坡、灌木丛:承载能力为80只/亩/年,每年饲养2批,密度为每批不超过40只/亩。
7. 一般情况下,耕地不适宜进行放养鸡饲养,在施加畜禽粪尿时,每亩土地每年不超过123只肉鸡的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