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

发布单位:双石镇 发布时间: 2018-06-29 16:45 浏览次数: 字体: [ ]


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但误食有毒野生菌会发生中毒甚至危及食用者生命,为有效预防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食药监局提供以下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1、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2、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3、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4、银器识别: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 

  5、蒜丁识别: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6、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二、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主要原因

 1、误食有毒菌类。 

 2、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3、受污染的野生菌。 

 4、与其他食物一起进食(如饮酒等  

  三、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我国有18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1、胃肠炎型。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常见2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2、神经精神型。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4、肝肾损害型。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2-3周)。临床经 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四、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2、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3、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4、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五、食用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采或选购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采来或买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烹调时,最好把菌子在沸水中煮上3到5分钟,捞出后再用清水漂洗,然后再炒食。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减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2、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当地群众常食用过的,未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食用野生菌时不要喝酒或尽量少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3食用完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旧版
主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 承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办公室 联系我们:0835-6526078
备案号:蜀ICP备12028360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26020000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