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敏碑为有扶壁式双阙。已修复的左阙阙身用九层方形巨石叠砌,石质为火成岩红砂石。左阙全高5、1米,宽2、25米。壁厚0、92米。全阙由座、壁、斗拱层、檐、顶五部分组成,顶脊正中雕镂一雄鹰、嘴含绶带;阙檐为汉代出檐式筒瓦建筑造型,檐口刻有瓦当,无字;檐下斗拱层上有浅浮雕组图,高0、68米、宽1、4米;现存浮雕为云南古哀牢夷九龙氏“龙生十子”神化故事图象。图中人物造型生动,神态各异,展现出古代民族的浓厚生活气息,为汉阙石刻精品。斗拱层高0、35米,四角刻有力士举双臂托付,显示出力能胜擎天的雄伟气概。左阙主阙左侧有耳阙,斗拱层中尚存一有龙虎座的西王母图象。其余造型与主阙近似。全阙气势磅礴,造型雄浑,人物生动,构图协调,展现了汉代精湛的石刻工艺技巧。
据碑文记载,樊敏于东汉延熹年曾任永昌长史三年。永昌郡为今云南保山地区,是古哀牢夷族故地,阙上组图即取材于此,反映了樊敏在当时能与边远少数民族融合相处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