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市和县委《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开办“农民夜校”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精神,为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手,创新农民群众素质教育载体,探索完善农村依法治理体系,提升农村治理能力,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开办“农民夜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的现实要求,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王东明书记在凉山蹲点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指示和要求落地实施的有力抓手。
通过开办“农民夜校”,向广大农民群众全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脱贫致富技能培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树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相统一。将党的领导贯穿开办“农民夜校”的全过程,进一步压实责任,抓好落实。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激发农民参与意识和首创精神,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把开办夜校的过程作为凝聚脱贫共识、汇聚奔康合力的过程。
(二)坚持急者治标 与缓者治本相统一。突出“急学先学”,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训什么”,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文化多元需求;着眼长远长效,开展法律法规普及、感恩奋进教育、新风正气引导,夯实农村执政根基。
(三)坚持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相统一。针对村情和民情实际,采取不同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真正方便基层操作,确保群众受益。分类制定目标任务和考核重点,把工做深做细做实,不搞“一窝蜂”、“一刀切”。
(四)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想方设法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职者范围之内,不敷衍了事、不上交矛盾。建好、用好、用活倒逼机制,让开办夜校的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思路和目标,把教学成果体现在解决脱贫攻坚实际问题的成效上。
(五)坚持形式多样与方便群众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群众素质、农时农事、地域特点等实际,灵活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对外出务工、居住分散、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众采取远程教学、上门送学、结对帮学等办法,不断提高群众参学率和满意度。
三、工桌重点
(一)强化政策宣传,凝聚思想共识。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全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重点宣传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针政策,主动公开重要的决策部署、政策措施,公告公示扶贫项目和资金安排,让群众不曲解政策,营造人人知晓扶贫政策,人人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法规教育,提升法治意识。围绕“法律七进”, 常态组织法律法规讲座、涉及违法和侵权案例广播、法治文化展演、法律问题咨询等,深入推进农村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依法办事意识和能力。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升致富技能。紧贴农民致富增收、创业创新需要,大力开展脱贫致富技能培训,采取共性加个性,理论加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开展种养殖、乡村旅游、务工技能、电子商务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四)倡导新风正气,营造浓厚氛围。多形式开展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娱乐活动,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过上好日子。
(五)坚持信息公开,规范农村治理。健全落实村“两委”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利用“农民夜校”开课时间,定期对村级重大决策事项、重点项目进展、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支出、惠农资金补助发放等情况进行研究和公开,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质询。组织村民学习、修订《村规民约》,不断增强村民规矩意识和制度观念,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六)开展感恩教育,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学在前、做示范,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两委”委员等定期上夜校讲台,对脱贫攻坚项目推进、贫困户联系等情况作出公开承诺、亮诺、晒诺,请群众评议,及时改进工作、整改问题,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提升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四、开办方式
(一)灵活选择办学场所。根据自身实际,重点依托村级活动室,统筹其它场地资源,确保农民夜校都有一个不少于9 0平方米的教学活动场地,并悬挂专用标识,配备桌椅、黑板等必要教学设施,充分利用现有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设施开展教学活动。
(二)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由按照县委组织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分年度制发“农民夜校’’教学大纲、教学重点和教学资料进行授课。以实用技术、产业发展、法律规范、村规民约等涉及脱贫攻坚工作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为重点,采取体验教学、实践锻炼、先学带后学等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学以致用,引导大家将学习成果体现在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发家致富上。动员村民自主编排、组织开展歌舞表演、传统技艺比拼、红色电影放映等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规范夜校运行机制。原则上每所夜校平均每月开展集授课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健全贫困村农民夜校负责人由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组组长担任,村支部书记负责日常工作,负责农民培训意愿收集、学校日常运行、师资联系、课程制定、授课台账管理、课程质量反馈、群众参训组织等工作。
(四)统筹充实师资力量。“农民夜校”教师以乡镇领导干部、扶单位负责同志、驻村第一书记、农技员、驻村干部等为主,鼓励引导“土专家”、“田秀才”、“党员创业明星”、大学生村干部、优秀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作为教员“传经送宝”。确保每所夜校至少有6名相对固定、素质较高的教师。全面开展“书记上讲台”活动,乡村党组织书记带头上讲台,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农民夜校”授课。帮扶单位负责同志每季度至少结合农民需求,到联系村讲授1次专题课程。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办“农民夜校”工作在县委统一领导下开展,驻村工作组组长和驻村第一书记是直接负责人,村“两委”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二)强化工作保障。将“农民夜校”建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中安排资金用于夜校日常开支。
(三)健全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农民夜校”运转情况实行全程痕迹管理,建立学校工作、教师授课、课程安排、群众参训、督查考核等“五大台账”,详细记录,定期更新。
(四)确保工作实效。对农民群众入学参训情况实行积分制,推行台账管理,实行量化记录,每参加一次计一分,定期评比、集中公示。突出奖勤罚懒,注重激励引导,对参训积极、遵守纪律、主动带学的村民,在扶贫贷款发放、惠民政策落实、富农项目安排、产业发展扶持、创业技能扶助、党员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安排、倾斜支持,推动形成人人爱学习、家家比进步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