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宝盛乡在精准扶贫中坚持抓好产业帮扶

发布单位:宝盛乡 发布时间: 2018-10-22 12:42 浏览次数: 字体: [ ]

2015年以前,中坝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农村产业主要以传统的种养殖为主,劳动力都以外出务工为主,家里根本留不着人。2017年,实现了栽种茶叶上万亩,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人还是那些人,中坝村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逐步建立起了以茶叶种植为基础的脱贫产业,栽种茶叶近万亩,实现农民人均种茶近3亩。3年后,这万亩茶叶全部进入丰产期,全村农民人均增收可达万元。这一切的变化,全在中坝村于精准帮扶中,坚持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

 首先,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转变传统农业模式。扶贫工作开始后,各级扶贫干部通过一次又一次走家入户走访、实地调研、号脉查因,一次又一次的开会研究、对症治贫,制定中坝村在精准扶贫抓好扶贫产业发展、促进扶贫工作扎实精准扶贫的新思路。 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必须改变群众的生产方式,转变传统种植模式。近年来,群众对政府号召的产业发展都有一种无意识的抵制情绪。就其原因,就是群众在一次次的号召中,一次次地付出、一次次地受伤、一次次地让致富希望变成现实无情的失望。特别是贫困群众,他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了贫穷,更是经不起折腾、经不起失败。但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扶贫工作中,不仅要对贫困群众动真情,讲道义、尽是责任,还要敢作敢为敢担当。不仅要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还要解决脱贫后的发展问题、共同致富问题。农村没有产业的支撑,村中大部分留守的老年劳力、残障人员就无处务工、无处挣钱,共同富裕就不会彻底,就算不得“全面小康”。因此,找到一个产业突破口,意义非常重大。他不仅关系到扶贫的成效,还关系到农村未来的发展。

中坝村正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通过不断论证,并结合各级政府的相关扶贫产业政策,将茶叶种植作为脱贫产业的突破口,得到了贫困群众和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和支持,在短短3年内就形成了近万亩产业规模,让群众见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

其次,让广大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群众文化程度不高、交通信息落后、村民抗风险能力弱、市场发育滞后等问题。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村组干部、共产党员、致富能手在当地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和组织力。离开了他们的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将事倍功半、见效甚慢。党的扶贫政策需要村级干部和党员群众带头示范。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共产党员在扶贫攻坚中的带头作用,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坝村一是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村主任带头成立红岩子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3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发展茶叶上千亩。二是通过大户+农户模式。中坝村现有种茶过百亩的茶叶种植大户5户,种植茶叶1500多亩。三是公司+农户模式。致富能人引进四川优盛农业公司,并与之合伙在中坝村香樟坪种植黄金茶叶等优质品种5千多亩,每天吸纳本地村民务工上百人,直接带动群众增收上三百万元。通过多点出力、各方发力、共同给力,“输血”更“造血”,授鱼更授渔。使中坝村的扶贫工作扶到群众的心坎上。 
    第三,完善道路等设施,打牢产业发展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任何产业,路不通,则产不出。水不通,则不长久。高度重视产业基地的道路、灌溉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2016年以来,中坝村通过村民自己协调无偿土地60多亩,投工投劳上百人次,加宽改造了10公里村主干道。修通林区公路6条13公里、修建生产作业道3条15公里,基本做到了茶叶产业发展到哪里,生产道路就修建硬化到哪里,为中坝村茶叶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第四,找准痛点、打通堵点,确保产业健康前行。发展农村种植产业的痛点在于农民赚不到钱。堵点在于农产品卖不出去。过去,政府经常号召村民种水果、种蔬菜、种竹子等。但多数都因为道路、市场等问题,让群众找不到地方卖、卖不出去。老百姓有再好的产品也挣不到钱,大大地伤害了农民参与市场交换的积极性,也阻碍了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进程,迟滞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因此,发展扶贫产业,不光是要农民把农产品种出来,还应让农民能把农产品卖出去,赚到钱。

中坝村深知群众的痛点、堵点和需求,于2018年3月底建成了中坝村茶叶加工厂,并承包给了有加工销售能力的能人,初步解决了开始投产的茶园采摘的生叶子在哪里卖、卖给谁或到哪里去加工成产品的问题。下步将帮助企业和合作社根据需求,再建2-3个茶叶加工厂,满足茶园不断投产需求。引入电商等现代销售方式,为茶农提供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出口和出路,让群众能赚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的钱。

第五,扩大发展之路,做大做强脱贫产业。单一的农产品缺乏抗风险能力,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让农民一年或多年少收成或无收成。品质雷同与品质低的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缺少市场话语权。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乏力。扶贫产业应逐步走种养循环之路,走多头发展之路,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之路。农村不仅要生产优质农产品,还应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集约化现代农业,走观光农业、农旅结合之路,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增强农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应走高品质、绿色发展之路。要与农业科技单位联合,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只有做精品、创品牌,农产品才能做大做强。要不断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才能不断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才能做到农业增效又增收。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旧版
主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 承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办公室 联系我们:0835-6526078
备案号:蜀ICP备12028360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26020000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