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摸清家底。做好辖区内人员的就业情况和各类劳动力人数的摸底调查。在摸清全镇底数的基础上,及时准确地掌握他们的就业状况,分类提供服务;针对文化程度中等以上,较为年轻的,引导该类群体参加招聘会,针对年龄较大有一定劳动力的,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就地发展农业产业。
二是夯实基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各项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在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等服务保障工作。
三是教育引导。充分利用农民夜校、远程教育等平台,多次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邀请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就惠农政策、种养殖技术等进行座谈授课,不断增强群众就业“内力”;利用政务村务公开栏、LED等发布社会用工、市场动态等信息,不断提升群众就业“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