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搭建职业技能提升平台,紧密我县产业实际,组织开展纺织、电工、焊工、病患护理、茶叶种植等定向、定岗、订单式培训30期1300余人;依托“农民夜校”开展就业技能网上培训4期,有效解决了我县农民工就业技能短板;积极开展就业扶贫,创建了琪雅服装全国就业扶贫基地,芦阳街道先锋社区、金花社区等2个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二是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进一步整合创业资源,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近两年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0万元,劳动密集型企业担保贷款3家400万元,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60人60万元,贫困劳动力创业补贴13人13万元,带动就业400余人。强化创业服务,组织SYB、GYB培训9期300余人,指导创建了刘毅恒根雕技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包装项目参加省市创新创业大赛,并多次获奖。成功了孵化一批创业项目,如龙门镇农民张元超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发展300余亩生态循环农业,种植猕猴桃300余亩、葡萄50余亩,年出栏肉鸭40万只、生猪100余头。三是搭建民工工资保障平台,充分发挥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联席会议作用,强化劳动仲裁与法律援助工作衔接,创建了省级标准示范仲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