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双石镇地处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城北部,东与太平镇、宝盛乡相连,南与龙门乡、清仁乡交界,西面和北面与宝兴县接壤,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2公里,途经我县四大峡之一的大岩峡,幅员面积80平方公里,境内最高峰金台山位于双石镇北部海拔1626米,最低点峡口门位于大岩腔海拔895米,森林覆盖率9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相当高,是绿色天然氧吧,年平均温度13.5℃,年降雨量900-1100㎜。全镇耕地面积4581亩,其中水田1832亩,旱地面积2749亩;退耕还林面积23025亩;园地面积3929亩。
二、建设成效
(一)保护生态环境,积累生态资本。一是浓厚保护生态环境宣传氛围,向全镇发出倡议,明确保护生态环境、积累生态资本的重要性。组织各村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车、印发明白纸,张贴横幅通告等形式,提升群众觉悟,树立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在村民中大力倡导”做文明村民,创森林小镇“的思想理念,引导农户积极参与绿化美化,鼓励村民爱护一花一草,保护古树名木等森林资源,不乱砍滥伐,不侵占、破坏林地,自觉养成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在双石镇逐渐形成。二是明确生态环境监管主体责任、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惩罚,做到了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把生态环境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头,实现日常监管全覆盖、零遗漏,建立了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的排查整治长效机制。三是实行巡查和信息员制度。各村包片人员开展每天不少于一次的网格巡查,并建立巡查台账,我镇也安排了专人专车,对各村巡查情况每天开展不定期的巡查。镇林业、环保、安全等定期联合对森林保护情况开展巡查;制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职责,镇村组形成网格化监管目标,保障全镇生态环境工作全覆盖。
(二)助推乡村振兴,提升群众生活。一是我镇始终坚持以生态康养产业发展为定位,充分利用双石镇丰富的自然资源,把“桃源双石,康养胜地”作为建设的目标,打造“四好”新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二是以抓产业促发展,服务现有工业企业,做强旅游三产,发展特色农业为基本思路,积极推广生态立体复合经营模式,促进山区林业集约发展,创造综合效益。重点发展林畜、林药、林游等林下复合经营模式,立足乡土资源,体现乡土气息,农旅结合,农场变景点;食旅结合,农家乐变景点。目前,全镇有以特色农家乐为代表的集餐饮、娱乐、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接待服务业6家,实现旅游收入66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三是大力培育林业观光、森林富氧运动、绿色康体养生等旅游新业态,提升绿色资源综合经济效益。着力打造旅游景区,利用我镇独特地理位置,主动融入“成都—邛崃(天台山)、大邑(西岭雪山)-芦山双石镇—宝兴(神木垒和赶羊沟)的川西旅游小环线和芦山-宝兴的重要干线。借助龙门溶洞—围塔漏斗地质奇观的申报工作,深度挖掘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清新之旅及地质地貌探险旅游。努力在围塔村引进和扶持一家加工、体验、农旅相结合的企业,利用茶叶走廊建设和2.3万亩林竹产业优势,发展集农家庭院、农家生活、现场采茶和林下养殖为一体的特色产业旅游景区,着力将“漏斗人家、康养乐园”的农旅品牌打出去。
三、典型经验和做法
立足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历来双石镇林业产业主要以柳杉为主,经过几轮栽种后柳杉已不再事宜种植,在做好符合采伐年限木材申请林地更新中,积极宣传改种适合当前发展的品种,结合我县大力发展中药材的契机,大力宣传林地更新种植木本药材,目前有黄柏2800余亩。
盘活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资源。积极盘活未利用闲置资源,引进大企业、引导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社的形式发展利用未利用资源,积极开展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做好林区道路建设、基础设施打造,为康养基地建设做好道路保障。
四、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一)存在问题。我镇的森林小组建设中虽然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但还存在几点不足。一是思想认识不够。乡镇、村上的同志对创建“森林小镇”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其目的、意义不明确,村民对参与创建不够自发,导致创建工作常规推进、按部就班。二是宣传动员欠缺。通过调研发现“四好村”创建的氛围还不够,尤为突出的是宣传手段单一,紧靠文件部署、会议传达,宣传标语少,没有形成人人皆知、广泛参与的创建氛围。
(二)下一步打算。一是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将“森林小镇”创建工作作为新时期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充分借鉴其他区、县在创建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全力推进创建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二是强化措施,加大绿化进村庄的工作力度,扩大村庄绿化覆盖率,继续加大植绿播绿和森林管护的工作力度,不断巩固和扩大“森林小镇”的创建成果;三是强化森林科普宣传,挖掘生态文化,让芦山的生态更有灵魂、更有人文气息、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