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审计署审计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发布单位:审计局 发布时间: 2019-06-05 17:57 浏览次数: 字体: [ ]

    第一条  为规范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准确划分审计档案保管期限,统一审计档案保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和国家档案局有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将审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划定为永久、定期两种,定期分为30年、10年。审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自归档年度开始计算。

    第三条  审计档案根据保管期限的划定,在本单位保管年限的原则是:永久保管的档案,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在本单位保管20年后,向同级档案管理部门移交。

    保管30年的档案,原则上在本单位保管30年后,经鉴定确无保留价值的可履行销毁程序销毁。

    保管10年的档案,在本单位保管10年后,经鉴定确无保留价值的可履行销毁程序销毁。   

    第四条  在规定保管期限年度范围到期后,审计机关因审计工作原因不便移交的,可与同级档案管理机构协商适当延长在本机关保管的年限。

    第五条  本规定由审计署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审计署审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附件:

审计署审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一、永久保管的审计事项(含专项审计调查事项,下同)主要包括:                     

     (一)上级领导(机构)交办并有批示的审计事项。

     (二)上级领导对审计结果有批示的审计事项。                       

     (三)国家重点项目、重大投资工程审计事项。

     (四)取得重大审计成果的审计事项。               

     (五)发现和揭露大案要案线索的审计事项。          

     (六)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报告中涉及的审计事项。

     (七)对省、部级本级或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审计事项。

     (八)第一次涉及的审计领域的审计事项。                

     (九)重大突发事件及其跟踪审计的审计事项。

     (十)省部级(含副省部级)及其以上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事项。

     (十一)对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较大数额的援助、贷款审计事项。

     (十二)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审计事项。              

      二、定期保管的审计事项主要包括:

     (一)保管30年。

      1.本级政府下属单位未发现重大违规问题的审计事项。

      2.根据举报线索发现一般性问题的审计事项。

      3.上级领导交办但对审计结果无批示的审计事项。

      4.局级及局级以下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事项。

      5.对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一般数额的援助、贷款审计事项。

      6.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审计事项。

     (二)保管10年。

      1.对下级单位的一般审计调查事项。

      2.根据举报材料核查无实质性问题的审计事项。

      3.具有一般社会影响力的审计事项。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旧版
主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 承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办公室 联系我们:0835-6526078
备案号:蜀ICP备12028360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26020000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