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教育的结果。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自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大程度上,家庭教育决定孩子在学校教育的方向和结果,乃至影响孩子的价值取向和命运走向。综合教师工作反馈意见,我县孩子家庭教育尚有缺失,有共性而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家长们重视。
一是溺爱娇惯,重爱轻导。现在家庭子女多为独生,多的也就两个,是家庭“希望”,家长总是千方百计满足孩子需要,久而久之,孩子任性、自私、虚荣,自我为中心,影响孩子自强、自立、自信等个性能力和优秀品质形成。
二是放任自流,重养轻教。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家长就是管吃管穿,将孩子抚养成人,有的认为“树大当直”“儿孙自有儿孙福”,顺其自然;还有的想法更简单,读书就是让娃娃长点个子,早点长大,打工挣钱。家庭教育没有目标,没有方向。
三是望子成龙,重智轻德。部分家长把教育看成一种“跳龙门”的功利行为,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和名次,忽视教育本身的价值取向,因而忽略对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四是学识有限,教育无法。部分家长受教育水平低,面对养儿育女的重任,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对孩子教育,要不苛刻要求,要不简单粗暴,教无良法。
五是缺乏交流,影响心智。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多数家长平等意识差,要求孩子就是讲服从,缺乏与孩子内心世界的交流与沟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行为极端。
我县农村人口、家庭数量占比大,城乡文化有差别,家长素质有差异,因此家庭教育重点难点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