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石。曾几何时,人们打着养生的旗号,开始滥捕,滥烹,滥食野生动物,从孔雀到山老鼠,从狼再到穿山甲,吃野味俨然成为了一种炫富和攀比。
原始社会,人类住山洞、吃野果,下河叉鱼,食物来源不稳定,野生动物的确是人类食物来源之一。但自从人类进入了农耕时代,开始有了文明,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明了火种,将生吃变成熟食,动物经过筛选,驯养,慢慢进化为家畜。现在,我们以五谷、家禽为食,不光是因为口感,更是因为安全,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
那么,吃野味真的能养生吗?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野生动物生长环境恶劣,为了生存疲于奔命,受环境影响,体内细菌病毒多,并不一定具备更高的营养价值,且口感上也不具备优势,并非所有的病原体都能经过烹饪杀死,大部分野生动物体内均含有寄生虫,且人们食用的野味大多都是偷猎,是否触犯法律?是否携带病毒?光是偷猎,运输和宰杀的过程,就已经将病毒传播链形成,这些食物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检疫,农药和重金属残留不得而知,食用野生动物并非明智之举。
2003年,我们遭遇了SARS病毒,但我们好了伤疤忘了痛,今年正值和家团聚的新春之际,我们又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疫情结束以后,科学家们经过十几年的追踪,最后,在云南的一个山洞里,找到了病原体,最终确定了SARS的源头是蝙蝠。但疫情的发生地在广东野生动物市场和餐馆,如果没有人类滥用果子狸和食用果子狸,那么,病毒从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类的传播链就不会形成。
不文明的饮食习惯,引发了不少的疾病,也使得野生动物成为了世人猎奇口味的商机,同时,也为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传播创造了条件,这不是时尚,是蛮夷!是陋习!
面对当前的疫情,笔者认为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告,疫情传播之广、速度之快、形势之严峻,我们森林公安任重而道远,必须重拳出击,严防严控,属地管理,严打涉林的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加大宣传和科普,还动物安宁,还人类健康与和谐。
拒绝野味,人人参与!拒绝野味,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