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形势转变,城市发展更迭,第一批“60后”农民工已掀起返乡热潮。长期在外的农民工陆陆续续返回家乡,回家后的农民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养老保障难。第一批“60后”农民工在务工时社保概念淡薄,养老保险购买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思延镇55岁及以上年龄返乡农民工中89%未购买养老保险,未购买保险的农民工的下一代中65%养老能力不足,导致大龄返乡农民工养老难。
(二)精神提振难。由于长期远离家乡,情感无所寄托,返乡后家人仍在外务工,与返乡前心中所期产生巨大落差,因此而产生巨大孤独感、无助感。思延镇42%大龄返乡农民工返乡后与儿女分开居住。
(三)生产生活难。大龄返乡农民工年龄较大,与周围群众交际匮乏,人际关系少,长期未从事农活生产,导致没精力没技术种田,收入微薄,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开支。思延镇77%大龄返乡农民工农作物种植收入低于未外出农户,94%大龄返乡农民工反映重新就业困难。
(四)村务参与难。55岁以上返乡农民工综合素质较低,只能从事简单密集型劳动,思延镇32%大龄返乡农民工存在手机不会用的情况,对于大数据时代的村务管理参与度有限,91%大龄返乡农民工无法担任村委委员。
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调查摸清大龄及高龄返乡农民工年龄、分布区域、务工时间长短、养老地区、家庭经济等相关信息,结合地方经济,给予养老存在困难的大龄返乡农民工适当生活补贴。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一是人社部门可以邀请就业创业优秀人士或者专家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传授就业创业经验;二是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班,针对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等特点开办手工编织、线束生产等简单可操作的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技能;三是政府联合企业,形成对口培训上岗流程,培训合格后上岗,扩大大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机会。
(三)提供政策支撑保障。一是大龄返乡农民工务工多年,已积累了一定资金,可以结合现有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给予创业贷款补贴优惠,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二是不断完善交通运输、服务市场等农业发展相关体系,激活农村生产力,将返乡农民工的资金和在外经验不断转化为其促进经济增收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