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做好保护传承、用活文物资源、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发布单位: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 2023-04-23 11:08 浏览次数: 字体: [ ]

芦山历史文化底蕴丰富,被誉为汉代文物之乡,我县抓住历史机遇,坚持文化引领,做好保护传承创新文章,赓续城市文脉,提升文旅产业,让成果融入生活,惠及群众。

一、厘清家底,扎实开展文物资源普查

对全县范围内的文物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进一步摸清了我县境内文物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全县有可移动文物9098件(组),其中一级文物41件(组),二级文物23件(组),三级文物389件(组)。不可移动文物共有368处,分布在6镇1乡1街道,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

二、保护先行,多举措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开展产权回收工作。针对部分重要文物为私有产权,保护管理难度大的问题,采取征用和租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产权加收工作。二是采取技术和人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文物监管。建成文物安保监管、文物消防系统为一体的文物安全监管平台,逐步将博物馆及文物保护单位平襄楼、樊敏阙及石刻、青龙寺大殿、茶马古道等接入监管平台;制订《博物馆文物安全巡查制度》,对巡查频次、要求进行规范,建立巡查整改台账。加强部门联动,每年邀请消防部门到博物馆、平襄楼、樊敏碑、青龙寺等重点消防安全单位进行消防培训及演练不少于2次,增强文物消防安全意识,确保文物消防安全。三是制度先行,夯实文物保护利用基础。结合我县实际出台《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红色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讲解员队伍管理办法》,加强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广。四是积极包装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编制了樊敏阙及石刻安防、青龙寺大殿消防及环境整治、佛图寺及石刻本体维修加固、博物馆珍贵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等项目,其中樊敏阙及石刻安防已经全面完成;青龙寺大殿消防及环境整治项目、佛图寺及石刻本体维修加固项目通过了省文物局专家组评审。五是整合县域内的项目资金,开展文物保护利用。积极争取文物保护周边项目单位的支持,将文保单位的环境整治纳入相关项目,整体提升全县的文保单位形象。六是强化宣传教育。制作芦山文物宣传折页、文物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开展文物知识宣传宣教活动8次;创新推出了“文物知识进校园”+“汉代文化大讲堂”等系列文物知识讲座,弘扬芦山文化。

三、发掘文物价值用活文物资源。

一是结合红色资源打造。完成红军村项目,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旧址环境整治及布展、建成红军长征石刻标语陈列展,打造了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沿阵地,也对拉动芦山的红色旅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积极打造名人旧居。完成县保单位乐以琴故居环境整治及乐以琴生平事迹暨乐氏家风展。三是依托文保单位进行布展。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襄楼内进行“万古忠义在 千秋耀姜城—姜维生平暨芦山民俗展”,成为展示三国文化、民俗文化重要阵地。四是聚焦“三国”主题。以灯彩艺术的形式呈现三国历史故事,既有传统灯会的表达形式,也有现代光影科技的交互式体验,依托三国文化,让群众身临其境体会三国文化魅力。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旧版
主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 承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办公室 联系我们:0835-6526078
备案号:蜀ICP备12028360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26020000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