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门镇党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发力、更好发展”的殷殷嘱托,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托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两大主导产业,围绕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有效途径,坚持党建引领,从整合资源、农旅融合、推动治理三个方面着力,推行“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工作机制,先行先试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镇村集体经济达到380万元,村均95万元,带动300余人实现村内就业,成功打造青龙场村和隆兴村2个“百万村”。
创新合作模式,抱团聚力联动,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村村联动”共营产业。通过“飞地”抱团、整合资金等方式引导4个村联合发展,整合土地123亩,各类资金490万元,建成养鸭棚5栋,年出栏肉鸭120余万只,带来集体经济收益55万元。隆兴村结合已有种养循环特色产业,整合大川镇快乐村中省扶持资金200万元,建成养猪场2栋,年出栏生猪4800余头,村集体经济增收42.8万元。“村企联动”共建项目。通过引进芦山农旅集团发展规模冷水鱼养殖,古城村将中省扶持资金150万元通过资金入股的方式认购鱼跃龙门鱼池,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8万元。同时,王家村以灾后重建、秀美渔村等项目建设为契机,成立王家村机具租赁公司,搭建“村企合作”平台承接辖区项目建设,保障项目推进的同时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村社联动”共促发展。成立产业联盟党支部,聚集16家企业、电商、民宿、餐饮等经营主体的党员30余名,引导其在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互补互促,促进共同发展。隆兴村今年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生态种植模式,通过党支部引领下,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与好农夫家庭农场合作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业,村集体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参与分红,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在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好农夫家庭农场也实现了“双增收”。
深化农旅融合,提升集体经济内生力。强基础,夯实发展根基。青龙场村利用现有的闲置土地入股共营“龙兴之野”“鱼跃龙门”等项目,村集体增收63万元,不断扩大第一产业规模,夯实农旅项目发展基础。建机制,激活“发展动能”。探索“国资主导、多方参与、利益共享”机制,依托龙门古镇4A级景区,青龙场村通过为龙门溶洞和山地轨道车项目提供土地、劳务、政策服务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拉动当地就业50余人。优特色,打造“龙门名片”。深度挖掘古城坪“红军村”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通过开发精品红色微党课,盘活经营红军食堂,丰富旅游业态,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9万元,同时做好土特产文章,青龙场村积极探索公司化运营,由村集体经济统一品牌,集中运营、统一销售龙门花生,增收6万元。
改革创新撬动,提升融合发展保障力。集体合作共建,提高收入水平。通过采取“土地分红收益、工资劳务收入”等方式,吸引群众参与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中来,推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党组织发声有人听、行动有人跟。青龙场村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来源,还凝聚了发展共识和信心。党群参与共治,提高文明水平。统筹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奖补资金作为村“两委”干部考核奖励补助和“善治银行”积分制奖励来源,激发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和“卫生家庭”“五星文明户”等先进典型的涌现,干群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群众文明水平得到有力提升。群众受益共享,提升服务水平。村集体经济收益着力在建强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助推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如隆兴村利用集体经济收益完善村组道路和环境卫生维护,青龙场村将集体经济收益20万元拿出发展村公益事业,切实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与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