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财政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全力打造全覆盖、全过程、全系列、全方位的“四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一、制度引领,全覆盖纳入绩效管理范围。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芦山形成了从指导意见到管理办法再到操作指南的一整套政策依据和标准流程,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四本预算”的所有资金或支出项目均纳入绩效管理范围,为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今年,我县的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选择了部门整体支出项目5个,政策支出、项目支出项目10个,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项目各1个,做到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
二、前呼后应,全过程闭合预算管理链条。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再到支出结果,全过程引入了预算绩效管理链条。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反作用,预算绩效与预算、业务股室横向联动、预算一体化系统纵深推进,将绩效目标审核全面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在编制部门预算、项目入库、资金拨付等审批环节对绩效目标的把控。对重大项目从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进行绩效评价,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关注支出结果和政策目标实现程度,从而运用绩效管理结果推动改进预算编制和调整财政政策。
三、探索理念,全系列打造芦山绩效方法。为探索打造芦山全新绩效方法,芦山财政推出“一听”“二查”“三核实”“四走访”的实地核查“四部曲”以及“一更新”“一扩大”“一考核”“一增加”的“4个1”贯彻落实方式等创新举措,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将绩效自评、重点评价相结合,印发了《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财政局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跟踪办法》,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绩效管理闭环体系。同时,全面引进外部监督力量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参与了多个重大项目绩效目标论证、绩效运行重点监控及财政评价工作。
四、拓展提升,全方位构建评价对象层次。着力推动芦山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重大政策绩效评价、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本地财政运行绩效评价、本地转移支付绩效评价齐头并进,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进行“双监控”,对执行存在偏差的政策、项目及时警示纠偏、督促进度、跟踪指导,对存在严重问题的政策、项目赓即暂缓资金拨付或进行预算调整,不断促进部门履职尽责,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管理和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