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不是在坝区就是在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9.1%,因此做好山区基层工作对于做好整个基层工作来说举足轻重。而做好山区工作,耐心、耐力、耐寒不可或缺,每个年轻干部都要有这三种品质,方能克服万难,战胜挑战。
有向群众解释的耐心。无论是宣传各类方针政策还是贯彻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面对广大群众,要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政策含义和法律概念,因为讲解多次的效果要远大于讲解一次的效果,这样才能让政策和法律入群众脑、入群众心,让政策和法律家喻户晓并惠及到千家万户。讲解前要耐心做好功课,要深入领会而不是泛泛而谈;讲解时面对各种脾气性格的群众,要耐心寻找群众的盲点,然后对症下药,补足其知识短板。
有做群众工作的耐力。山区往往是山高路险、坡陡虫多,干部走村入户就是在爬山,总能遇到脚下没有石阶的情况,这时候就是考验身体素质的时候了,如果还是下过雨的泥巴坡路,用木棍杵着或用双手爬行上山也就不足为怪了,全是为了防止不小心脚滑滚落山崖,因此要有足够的体力支撑才能爬到山上去。同时会见到各种各样虫子,有毒的、没毒的、带壳的、不带壳的、有翅膀的、没翅膀的等等,在夏天能看到蛇曲着身体过马路或在水沟里、草丛中觅食。山爬得多了自然就能和山上的住户一样习以为常了。
有耐寒抗冻的品质。山区海拔高,越往高处越寒冷,加上基础设施水平落后,大多数人家是没有空调的,在没有通天然气的地方,条件好些的人家用电炉取暖,条件一般的依靠煤炭、木炭取暖,条件差的就只能靠拾取枯枝、柴草取暖。寒冷的环境下,结冰的道路、冻住的水管、烤火的黑烟等让交通变得更加不便、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干部要在高寒环境里开展工作就要忍得了风雪、受得了艰苦条件,不仅抵御住寒冷,还要将温暖带给群众,有时还要努力去理解群众对干部开展工作的不理解。
山区工作不易,要努力提升群众思想觉悟,提高人居生活水平,改变劳动力流失的现状,从而发展山区经济,促进良性循环。作为山区工作的干部,当有耐心、有耐力、能耐寒,才能挑得起肩上的担子,迈得开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