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的技术管护主要从日常管护、更新复壮和安全防护方面入手。一是日常管护主要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施有机肥的措施,增强土壤通气保水能力,提高土壤养分;二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定期检查,适时防治的原则,采取生物、化学和物理手段等进行综合防治: 一般古树, 可将弱枝进行缩剪或锯除枯死枝,改变根冠比,集中供应养分,有利于发出新枝;对特别珍贵的古树,应少整枝,少短截,以轻剪、疏剪为主,以基本保持原有的树形为原则。三是加强对树洞修补和更新复壮工作。对影响生长的树洞和损伤应及时修补,填补时先刮除腐烂的木质部,用硫酸铜或硫磺粉消毒,然后在空洞内壁上涂水柏油(木焦油)防腐剂。若树洞较大,最好用水泥砖头填补加固,外表再用彩色水泥或其他颜色进行涂抹,提高其赏价值。对衰弱可通过桥接、打吊针、修剪等技术进行复壮。四是对加强古树名木的安全防护。针对树体高大或生长在高地的古树需安装避雷针;对处于低洼积水区域的古树,可采取堆土、筑台等措施防涝,采取砌台保护时,应在台边留孔排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古树名木砌筑树池、修建护栏和挡墙等。
加强古树名木的制度建设古树名木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落实责任制。一是古树名木管理应实行统一管理、分包到人。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古树名木保护主管部门要按照土地权属,与管护单位或责任人签订管护责任书,做到棵棵有人管,株株有人负责。对管理和培育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以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规定者,依法给以惩处。二是建立健全古树名木电子监控信息系统。在原有纸质档案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包含每株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生存环境、养护管理技术措施、病虫害防治情况、GPS 电子坐标、责任单位等古树名木档案及保护台账信息库,开通远程技术咨询和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实现对古树名木的智能化管理,保护好在档的每一棵古树名木。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和破坏古树名木的打击力度。政府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并积极吸纳民间和社会公众资金,鼓励单位和个人认养古树名木、资助古树名木的养护以和开展冠名保护等活动;对损害、非法采挖、经营、运输古树名木的不法行为,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绝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