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思延镇聚焦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以“三个一”模式推进马渡水粮经复合园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农田防灾减灾能力,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双提升”。
建立一个指挥调度中心。建立镇村组三级综合防灾减灾网络和监测预警、重大风险研判、灾情会商、物资调配、抢险救援的多维体系,灾害信息报送、共享更加及时,跨区域协同联动更加高效。采取上门宣传、线上转发、田间讲解等多种形式开展农田防灾减灾宣传教育30余次,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进一步提升,逐步形成平台共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应急共保的长效机制,有效应对处置区域内重大自然灾害,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镇总产值的比例控制在0.5%以内。
建立一套生态防护体系。在高标准农田实施地块整治、土壤改良、配套设施建设的“1+N”措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土地294.4亩;新建泄洪沟15条,建立“堤、路、沟”三级防洪减灾排灌体系,做到“一日暴雨一日排出”,彻底解决雨季易涝问题,有效降低农作物受淹、农田受损程度;通过“政府搭台、公司唱戏”开展土地整理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项目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95%以上,有效降低人工耕种机具使用风险,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率进一步提高,预计2022年水稻亩产量将增长20%。
建立一支专业人才队伍。组织30余人建成以防灾减灾管理和专业人才队伍为骨干力量,以村组干部、党员志愿者、民兵等各类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以防灾减灾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防灾减灾队伍,不断优化应急队伍结构;组建3名农技中心工作人员、2名灾情信息员的“3+2”工作组,紧盯天气变化和病虫害情况,确保第一时间有技术、有力量进行灾情预判、迅速作出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差异化、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