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以“党建+”模式引领乡村“五个”振兴

发布单位:龙门镇 发布时间: 2024-02-02 16:42 浏览次数: 字体: [ ]

近年来,龙门镇始终坚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抓手,立足“观光体验·农文旅融合”片区发展定位,围绕优化提升文化旅游和农业特色产业两大支柱产业,奋力促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积极争当县委乡村振兴“一镇一村”的践行者,牢记领袖嘱托,主动担当作为,力争在全县、全市示范乡镇、示范村遴选中突出重围,走在前做示范。

党建+产业,筑牢乡村振兴之“基”。聚焦“一核两带三翼”产业布局,通过党建引领,以农旅、文旅融合为着力点,大力发展“农+文+旅”特色产业,持续扩大冷水鱼、生猪养殖等特色养殖生产规模,加强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全镇现已培育规模以上种养殖企业13家,带动发展规模养殖场10个,猪、牛、鸡、鸭、鱼等特色种植养殖业总产值近10亿元。深化产业利益联结机制,聚焦镇域内鱼跃龙门、龙兴之野、古城红军村等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通过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租赁或入股,以订单养殖、生产服务、项目外包等多种形式参与项目发展,在盘活资产资源、做强实体经济、开发精品课程、发展特色民宿等方面多点发力,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全镇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380万元,村均达95万元,带动了周边1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党建+人才,筑牢乡村振兴之“力”。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人才“选、引、育”三个关键点,多措并举,持续发力。通过强化驻村工作队担当。坚持内选、外引相结合,坚持队伍不撤、投入不减、管理不松、要求不降,在党员干部中选优下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把人才和组织建设抓在手上,大力回引餐饮、民宿等行业致富带头人7名,电子商务、中药材种植等技术人才5人,夯实发展人才支撑。成立“乡村旅游产业联盟”党支部,聚集16家在村企业、电商、民宿、餐饮等党员,通过支部优化服务强化保障、同行交流学习共同发展、跨行资源共享补链供需等方式,实现各经营主体在市场、资本、技术等方面互补互促,通过人才带动让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党建+文化,筑牢乡村振兴之“魂”。抓好积分超市、新村聚居点自治委建设,积极探索“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相融合,形成了“党支部核心领导、自治委组织协调、群众当家作主、社会广泛参与、村级集体经济”为支撑的“四治一支撑”治理模式,推动治理向精细化发展转变,形成“自管自治、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局面。用好用活青龙场村村史馆、感恩广场、红军村等文化资源,持续开展研学旅游教育,塑造龙门感恩奋进的浓厚文化氛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阵地,充分挖掘和宣传本地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开展道德典型先进事迹宣讲活动、四德人物评选、“学习身边榜样”故事分享交流会,以德养风,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

党建+生态,筑牢乡村振兴之“形”。持续开展“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成立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同时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工作为重点,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加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措施,实现厕所达标率92%,污水处理率达8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扎实开展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水资源保护等工作,为青山增“绿”,为河水留“白”。截至目前,龙门镇镇域内种植中药材4000余亩,果蔬1500余亩,高山生态茶叶5000余亩。

党建+组织,筑牢乡村振兴之“本”。坚持需求导向,立足镇情实际,选优配强“头雁”队伍,选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的产业发展带头人,注重把能力强、素质高、有文化的优秀人才吸纳到村两委班子中,筑牢建强战斗堡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实训”等方式,定期集中对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进行培训,实现村干部培训全覆盖,党员先行,带头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带领群众创业增收,架起党群“连心桥”,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拓宽后备干部选拔渠道,从致富能人和返乡大学生中“选”,从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中“请”,从除党支部书记之外的现任“两委”班子成员中“培”,激活村级后备干部“蓄水池”。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旧版
主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 承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办公室 联系我们:0835-6526078
备案号:蜀ICP备12028360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26020000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