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让张元超苦心经营多年的养鸭场遭受了“灭顶之灾”,占地10多亩地的鸭舍全部倒塌,存栏的数万只鸭子跑的跑、死的死,幸存的百十只病鸭也按照当时灾区的防疫要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多年心血毁于一旦,自己顷刻间债台高筑,张元超彻底心灰意冷。
就在张元超准备再次外出打工偿还债务之时,镇党委及时送来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并鼓励他重振士气,再次出发。村组干部第一时间雪中送炭,帮助他重建厂房、申请贷款、拓宽销路,修建产业作业道、申请产业扶持资金,不到两年,鸭场起死回生、转亏为盈,压在张元超心里的“大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随着养鸭数量的不断增加,张元超又遇到了新的难题,每天成堆的鸭粪不知该如何处理。正当犯难的时候,他听说政府正大力优化政策引进产业项目,号召和鼓励有条件的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发展种植业,并且将在技术、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于是,张元超在当地政府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将鸭场附近的土地流转过来,种植了50亩葡萄、240亩猕猴桃,按照“禽—沼—果(菜)”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立起“好农夫家庭农场”,率先在全县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养鸭产生的粪便“变废为宝”,成为了难得的有机肥料,达到了“污染零排放、有机肥还田”的综合效应。葡萄园采用“观光+品尝+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吸引了不少本地和外地的客人进园观光、采摘,投产当年就收入30多万元,整个农场年产值达800万元,较之地震前翻了几番,当初的“张万元”也成功变为了“张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