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转型升级蝶变,发展崛起当时 思延镇贯彻落实县委十四届十四次全会的思考

发布单位:思延镇 发布时间: 2021-09-07 10:07 浏览次数: 字体: [ ]

深入贯彻县委十四届十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对全镇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认识和思考,深刻回答好打造“城市副中心、工业振兴区”的现实之问,为全县追赶跨越绿色崛起贡献思延力量。

一、思延有什么

历经灾后重建,思延镇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国道351和佛图山隧道贯通彻底改变思延格局定位,区位利好、发展速度近年来显著改变,党建、民生、基层治理等各项事业取得优异成绩,产业发展上屡创佳绩,对周边地区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和辐射带动作用,广义来看,如今的思延,是县城的一个特殊县域中心镇,对于新型城镇化、产城一体化、城乡共荣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产业新城、未来新城建设上大有可为。

一是区位交通优势。毗邻天全、宝兴两县,国道G351线纵贯南北,省道S210线境内通过,天雅高速贯通后在镇内有一个互通,距川藏铁路最近站点仅14公里,距离雅安无水港仅27公里。

二是地理地势优势。全镇地势结构多为开阔平原,平均海拔690米,山体面积占全镇幅员面积较小,山体结构中,均为可耕种土地,土壤质地以中壤为主,易种性广,宜耕性好,素有“芦山粮仓”美誉,在工农方面大有可为。

三是产业发展优势。现有猕猴桃产业规模1500余亩。建成“全国最大标准化马兰种植基地”、清江“智慧药园”、周村村马蓝种植基地,形成马蓝、黄栀子、白芨种植规模3500余亩,现有农业加工企业18家,其中迅康药业年产值超2亿元,另有江志中药材等大型专合社,专合社种植规模位居全县首位。

四是干部配备优势。本次换届完成后,新一届领导班子职数岗位配齐配强,新任领导班子均为大学本科毕业,全镇班子平均年龄为35岁,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工作更有思路,氛围更有活力。

二、思延缺什么

虽然毗邻县城,但多年来交通区位较差、工业起步较晚,发展欠账较多,虽然灾后重建以来,国道G351贯通和农业园区落户,在民生和产业上都得到极大改善,富民增收格局逐步形成,但仍有很多问题亟须解决,有很多潜力尚未开发,发展速度慢、质量不高的现实问题客观存在。

一是群众理念待转变。存在惯性思维的束缚,多数家庭仍然存在“青年在外务工、老年在家务农”的传统理念,区位壁垒还没完全消除,传统农业思维较为严重,创新发展理念欠缺。

二是产业发展待提升。目前,全镇农业产业方面仍多以传统作物为主,缺少经济作物,在工业方面多以劳务收入为主,创业理念较为薄弱,在三产方面,虽然有大量人流物流,但批零住餐企业少,人气聚集不到位。

三、思延该干什么

站在历史交汇点,思延发展有机遇、有压力,有挑战、更有信心。我们将全会精神和县委“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旅兴县、城乡共融”特色发展路径融合,围绕“一核引领、三区联动”发展格局和“四篇”文章、“四地”建设发展目标,着力构建“1+2+3+N”的发展格局。一个目标(即:高质量推进“产业新城·未来新城”的目标定位)、两大抓手(即:打造工业振兴区、城市副中心)、三大布局(即:锂电产业、全国最大标准化马蓝种植基地、现代绿色智慧纺织示范引领区)、多点支撑(即:以锂电、中药材、纺织业、猕猴桃、农产品加工展示、药旅融合等互补相融的多个产业发展支撑点)的发展格局。奋力描绘产业新城、未来新城新篇章。

(一)建强工业主战场阵地。从“土地”和“人力”两方面入手,做好辖区产业类别规划,提前梳理可供土地,争取上位规划调整,动员在外人员就地务工、创业,在“商气”和“人气”上力求突破。规划包装交通主干通道、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水、电、气、绿化设施、雨污管网、路灯和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完善园区健身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尽早尽快启动园区污水处理厂技改扩能项目,为企业进驻创造更优、更利的环境、服务和保障。全面清理闲置土地、闲置房屋等闲置资产资源,采用租赁、资源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将村级活动阵地等不动产开展租赁经营,招大引强承接闲置已征未用土地,争取更大收益。

(二)建好新型城镇化高地。按照“以产促城、依城兴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便捷交通优势,积极发挥生态环境好、居住成本低、就业半径短、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主动承接县城区人口转移和产业转移,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增强生活服务功能,加强与毗邻县区、乡镇(街道)的公共服务衔接共享,引导思延向城市副中心发展。

(三)建优产城融合发展基地。产业是镇域发展的灵魂和核心,思延的发展过程将始终把产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大力招商引资,不断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解决就近城镇化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同时,合理规划生活、商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将已有农业园纳入中心镇发展规划,加强产业园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将镇区打造为产业园生活、休闲和生产服务基地,形成良性循环。

1.建好西南纺织新镇。明确西南纺织新镇的目标定位,融入现代元素和前沿的业态,延长经纬纺纱园产业链条,规划建设纺织特色街区、纺织记忆展馆、纺织研学中心,延伸纺织文脉和经脉,同步扩展生产、生活服务业新业态,将思延打造成集产品制造、艺术展览、培训休闲、生活购物、生态居住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2.打造川西中药材第一镇。明确川西中药材第一镇目标定位,在现有基础上再抓布局、扩规模、强品牌,通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等形式,让加工粗细相宜、上下游相连,让规模最大、产量最多、品质最优,遵循“道地、绿色、生态、安全”理念,申请马蓝国家地理标识,打响“川西中药材第一镇”品牌,构建川西道地中药材集散中心。

(四)建美生态宜居宝地。按照美丽宜居新城镇完成村庄规划编制,落实“一张图管理”,描绘“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好蓝图,发挥思延门面招牌、连接县城、服务乡村作用,合理规划产业,绿色处理垃圾、污水,注重聚居点、街巷的彩化美化,立足全镇“山青、水秀、好风景”的优势,打造新农人的居住地,通过优质的教育医疗条件、居住条件和完善的配套吸引农业从业者,形成“工作在农村、居住在城镇”的模式。从全局出发,加快引进以香炉山荷塘月色、马渡水垂钓、田园采摘、民宿餐饮等农旅综合体,规划建设药旅三园(智慧园、科创园、观光园),打造马渡水-毛家坝-周村村药旅小环线,形成富有思延特色的板蓝根等特色药品,全力打造好“魅力思延”品牌,让生态宜居成为思延新名片。

(四)建好城乡共荣发展要地。将思延镇作为城乡要素融合重要载体,完善全镇联结城乡的功能,规划建设三江口-周村大桥项目,西铜路及西铜路与G351连接线道路,李家湾隧道工程,努力把全镇打造为县域城乡融合关键节点。完善全镇城市功能,就近接纳农业转移人口,为附近农村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教育等服务;完善全镇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中转站功能,促进农业价值实现和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乡村紧缺生产要素流向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全镇服务乡村振兴功能,壮大各类农业农村服务市场主体,加强农业服务能力提升。

(五)建储人文特色美地。将人文气息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结合,大力弘扬产业新城·未来新城目标定位,让“工业”和“城市”两个重要概念厚植民心,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融入特色文化,在建筑和设施建设上新兴文化元素,全面扭转思延姓“工”不姓“农”,思延是“城”不是“镇”的传统理念。同时,结合本土文化,加快引进香炉山荷塘月色、马渡水垂钓、田园采摘、民宿餐饮等农旅综合体,加快打造城市副中心示范街区,工业主阵地规划展览馆,深刻回答思延未来“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全会精神,大力弘扬感恩精神、重建精神,彻底转变观念,全力转型发展,为全县追赶跨越、绿色崛起赶考发展新路贡献思延力量。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旧版
主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 承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办公室 联系我们:0835-6526078
备案号:蜀ICP备12028360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26020000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