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县委“一镇一村先行、两极特色示范、全域全面提升”工作部署,飞仙关镇以农文旅大融合为工作主线,引擎全镇“三农”工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找准农文旅融合切入点,推动“品牌+载体”深度融合
以国道318线为轴,建设动感最美318骑游体验区。培育狮子山观湖露营、二郎庙进藏第一香、南场镇特色餐饮、红龙寺民宿集群等业态,做优“川藏首关”旅游品牌;以茶马古道为轴,建设静享茶马文化体验区。以文保修复为主,深度挖掘茶马文化,配套研学、民宿、康养等特色业态,畅享“一步入关、穿越千年”沉浸式体验,树立“大美飞仙”文化品牌;推进“川西药谷·禾茂田园”景区升级。构建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田园生活体验区,全力打造国道351上最美田园综合体。
瞄准农文旅融合支撑点,拉动“创牌+提效”紧密结合
紧盯乡村旅游重点乡镇、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创建目标,成立“三会三组四专班”,实现“专班化运作、项目式推进、节点化督办”;以狮子山观景平台、禾茂露营地等为支撑,带动村级集体资源整合、经济融入,盘活场镇闲置房屋、土地12处,新招引业态9家,带动农民就业200余人,推动实现富民强村目标;严格对标创建标准、紧盯重点任务,实行“每周一汇报、每月一督查、每季一研判”,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常态化抓实抓好各项创建工作,集成“游乐飞仙、食宿飞仙、人文飞仙”建设。
盯准农文旅融合关键点,带动“景区+‘三农’”全面契合
坚持果、药、茶、蔬“小优特精”,推进农旅、药旅融合发展,围绕“产业强,业态新”目标任务,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全镇种植茶叶、猕猴桃等经济作物6000余亩,黄柏、马兰等中药材种植4500余亩,年中生猪存栏量8500余头,培育农业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家庭农场14家;聚焦乡村振兴五大行动,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发挥飞仙村、凤禾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农村宜居宜业。集中开展环境整治20余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0余吨;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禾茂田园综合体辐射带动,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持续巩固村级集体经济“双百万”计划,进一步优化营收渠道,力争村均不少于70万元目标,实现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