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技能培训,筑牢就业保障线。组织开展中药材、畜牧养殖、非遗根艺、电商直播等残疾人实用技术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近三年累计106名残疾人参训,部分学员培训结束后实现县内就近务工就业。此外,我镇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护林防火等工作,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安排困难残疾人16个,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
激活特色产业,打造富民新引擎。依托龙门花生、中药材种植、芦山花灯、金丝楠根雕等农文旅特色产业,探索形成“农户+企业”的残疾人“小作坊”运行模式,组织残疾人家庭种植白芨、花生等经济作物,发展“庭院经济”,激活富民新引擎。青龙场村张艳通过组建大爱手工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6名残疾人做手工、开直播,古城村李武糠养殖肉牛50余头、蜜蜂40余桶;王家村李华养殖生猪20余头,经营桃花岛农家乐;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智领创新驱动,护航创业就业梦。一方面我镇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邀请专家教授下村开展科技培训的方式,免费向残疾农户宣传种植龙门花生、白芨等种养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前景,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持。另一方面多次组织参加“邮e购”“抖音”特色农产品展销,鼓励残疾村民将生产的龙门花生、鲜蛋、甜茶、竹编、根雕等特色产品,由村集体经济集中采购包装、品牌营销,让农户手中卖不上价的“土产品”变成增收致富的“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