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市、县林业文件要求,我镇对全镇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汇总总结,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牵头抓总,分管领导、联系村领导具体负责抓落实。按实际情况制定具体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林草中药材发展工作有序有效顺利推进。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利用大喇叭、微信群、村民大会等宣传讲解特色产业奖补政策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镇村组干部走访农户4000千余户,现场讲解林业保险、特色产业种植、林木采伐等政策补贴,提高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三)注重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先党员、后群众”的思路,由村组干部和党员率先种植林木,购买保险,带动全镇林农造林绿化、发展林草中药材。截至目前,龙门镇林地面积4431.95公顷,种植佛手柑、白芨等中药材30余亩、种植黄柏、杜仲等林木药材300余亩,种植山桐子等油料作物800余亩、种植甜茶等特色产业200余亩。
二、存在的问题
(一)种植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不高。从种植情况看,全镇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以散户种植为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水平低。
(二)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全镇中药材产业加工水平低,主要进行原木贩卖和中药材直接出售,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效益。镇内缺乏成规模、上档次的中药材及产品专业市场,尚未形成中药材原料及产品销售集散中心,优质商品难以卖出优质价格。
(三)专业人才少,创新能力不强。全镇乃至于全县中药材专业、林木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产业集约化、高端化、高附加值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发展。我镇中药材产业刚刚起步发展实际,要突出地域特点和药材特色,重点抓好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推进高标准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提高药材生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引进深加工体系。要依托我镇丰富的林木资源优势,引进中药材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推动我镇中药材产业深加工化、高端化。
(三)加强人才建设。要落实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签订战略合作事项,引进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要加强本地中药材人才培养工作,同等对待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实现中药材人才“走出去、能回来,留得住”良性互动,增强我镇中药材产业发展人才科技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