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患于萌芽·解纷于源头——飞仙关镇党委政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体系,打通调解便民“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进程。
加强矛盾排查预警,提升矛盾纠纷“掌控力”。飞仙关镇坚持党政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包网格制度,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目标要求,平时“每周一排查一研判一上报,特殊时期每天一排查一研判一上报”工作要求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防范风险。2024年以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64次,预防矛盾纠纷5件。
加强矛盾化解体系建立,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力”。立足飞仙关镇实际,依托全镇3个行政村,建立“镇、村、组+”责任体系,分级成立镇村两级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调解员16名,覆盖劳务纠纷、婚姻家庭、工伤赔偿纠纷、征地拆迁、邻里纠纷、信访等重点领域,基本实现了群众信访“
加强特色调解室建设,提升调解服务“品牌力”。飞仙关镇依托“三联三整合”,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成功打造“飞仙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CZSCZQ-4标项目建设联合调解室”,调解室整合县镇村部门“四级”法治力量,配备调解员9名,跨区域联调专家库16名,借助“机构联建+工作联动+矛盾联调”工作法,竭力调解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各类矛盾纠纷,有效保障了群众法治获得感、安全感,助力川藏铁路建设项目有序运行。自调解室组建以来,共计调解矛盾纠纷62起,其中,群体性矛盾纠纷2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