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搭建“茶”的高平台。在现有千亩白茶高标准示范基地基础上,立足国家地理商标优势效应,加大与企业合作和群众产业发展支持,围绕种源保护、贯通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包装步游道、观景平台、科普中心等,着力打造横贯快乐、三江两村的万亩亿元白茶产业带,力争实现带动产业带内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两年内实现大川白茶进机关、进商超、进酒店、进宾馆“四进”目标。
(二)是拧紧“药”的产业链。结合小河村山木药材的发展基础和规模,加大宣传力度,包装一批优质药材产品,提升大川中药知名度;加大与成都、眉山等地的药企合作,积极争取中省资金和社会资本支持,启动小河村中药材加工项目建设,补齐大川中药材产业发展链条;加大与芦山姜城宴餐饮品牌企业的合作,开发一批“药膳”,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大对药农产业支持,建成小河村中药材观光带,实现药旅融合。
(三)是扩展“土”的朋友圈。立足大川优质农业本底,加大与芦山姜城宴餐饮品牌企业的合作,重点包装大川腊肉、竹笋、野菜、高山蜂蜜等土特产,按照村集体经济有收益、群众多产业的工作思路,建成大川土特产销售中心、形成大川土特产品控标准。同时,对标成都等高端生活圈,形成订单市场,持续提升大川土特产的附加值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