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村居法治宣传教育到位。通过开展“法律进乡村”及“法治宣传进万家”活动,把集中宣传与常态宣传、“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宣传结合起来。抓住法治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依托“1+10”法治宣传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将法治教育、法治文化与群众法律需求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法治文艺巡演、法治广播进乡村、集中法律服务咨询等活动,大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准、普惠的法治宣传。
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到位。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建立矛盾纠纷分级分类梳理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着力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依托“四级联调”工作机制和“1+4+X”劝慰机制,变调解“单人舞”为劝调“集体舞”。坚持矛盾纠纷排查与有效调处相结合,落实矛盾纠纷排查报告制度,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制作相应预案,努力做到“发现一起调解一起、调解一起成功一起”,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近年来,我县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万人起诉率逐年下降。
坚持特殊人群监督管理到位。立足风险防范,抓小抓早抓常,坚持做好特殊人群分级分类监管、协调联动、定期分析研判机制,筑牢监管风险识别网、评估网、跟踪网、处置网“四张网”。依托“天网”“雪亮工程”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辖区内重点特殊人群的监管,盯紧铆实,做到“行知方向,动知轨迹”,切实守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高度做好特殊人群管控工作。我县“1+4+5”构建智慧社区矫正入选四川省社区矫正“一线一品牌”汇编。
坚持营商环境优化服务到位。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加强法律资源整合力度,将基层法治保障服务融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之中,建立《企业法治体检工作台账》《企业法律服务工作台账》《企业矛盾纠纷排查台账》“三本台账”。组织开展“送法入园入企”活动,持续开展园区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通过“面对面”和“手把手”的上门服务,开展“订单式”普法活动,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