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础设施,激发乡村旅游动力。龙门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持续做好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完善辖区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从“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入手,全面提升硬件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对标“惠民生、补短板”要求,完善辖区内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对辖区内旅游厕所、景区导视牌、通景道路、路灯、景区核心聚居点、游客接待中心等进行维护升级,展现出美丽龙门新风貌。
重视文化特色,凝聚乡村旅游活力。梳理历史人文资源,依托古城坪红军村等红色革命遗址,充分挖掘整合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等旅游资源。古城坪红军村红色研学基地、西南地学研学教育基地龙门溶洞、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基地“龙兴之野·锦绣田园”、集农旅科展和研学为一体的水产产业链示范基地“鱼跃龙门”等品牌项目的相继建设,激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乡村红色旅游建设中来,通过微展、微课、红色讲解等方式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用文化彰显龙门魅力,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推进产业融合,提升乡村旅游合力。龙门古镇立足“观光体验·文旅融合”片区发展定位,围绕优化提升文化旅游和农业特色产业两大支柱产业,培育“1+1+N”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内核动力。打造073县道和生态旅游环线“一线四村”连点成片生态观光产业带,种植芍药、蒲公英、佛手柑等中药材4000余亩,猕猴桃、耙耙柑、核桃等2060亩,高山生态茶叶种植面积达5000亩,成功申报龙门花生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绿色种植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以“重点工作攻坚年”为抓手,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要、合力为上、保障为基”的理念,锚定龙门4A级景区提质升级,依托“农旅+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探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