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争先创优,主动作为。”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芦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兼)郑华东同志深知自己肩负重任,入户调研、防汛减灾、抗震救灾、解决民生......时时处处想着人民群众,时刻不忘人民重托,不忘代表职责使命,能不休息不休息,能不放假不放假,一刻也不敢放松,拉紧工作“琴弦”,始终把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抗震救灾,立即出发”
“6·1”芦山地震发生后不久,郑华东紧急赶往芦阳街道召开班子成员应急短会,成立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郑华东在会上要求:为了让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精锐力量充实到抗震救灾一线,要充分动员街道、村社、人大等多方力量,全体街道干部更要充分发挥“4·20”芦山地震精神,迅速下沉7个社区、2个村,排查受灾情况,转移所有受危受险群众。
“抗震救灾迫在眉睫,各方力量立即出发!”郑华东发出指令。一声令下如山倒,兵随将令草随风出。震后4小时不到,街道干部80余人、村社区200余人、人大代表40余名迅速参战,纷纷前往联系村社报道,各方协作,转移受灾群众,收集灾情险情,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路灯小事,民生大事”
“这事儿办的敞亮,以后回家再也不用抹黑了,多亏了郑华东书记的倾心帮助。”7月18日,家住74号大院的张毅心里痛快极了,影响了74号大院居民夜间出行难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据了解,早在3月28日,汉嘉、姜城社区便通过“转树作抓”专项行动坝坝会收集到22件问题,截至目前,共解决包括“小区井盖损坏急需更换”“学坝巷、文庙无消防通道”在内的问题18件。其中,位于学坝巷小区北街的74号大院,因历史问题,自建房内电力与小区路灯线路冲突,一到夜间亮灯,路灯便会熄灭,大院内50多户居民只能抹黑回家,居住老年人偏多,出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路灯是小事,折射出的民生是大事。为百姓解难解困,不仅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的义务。”7月16日,郑华东联系汉嘉社区,实地走访勘验,争取财政资金,在大院院坝内安装了一盏射灯,照亮了群众回家的路。
“入户走访,代表先行”
“问题是走出来的,不是在办公室里坐出来的,入户走访收集问题,人大代表必要先行。”郑华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6月2日,陪同灾损统计组开展走访查验工作;6月8日,开展灾后群众转移安置“人人见面”工作;6月10日,调研汉嘉社区灾后恢复工作;6月22日,督导地灾点群众转移安置工作;6月23日,协调解决根雕水街项目群众反映诉求;7月7日,走访联系贫困户;7月27日,实地察看姜城社区城房重建工作......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工作抓得实、进村入户跑得勤,群众都看在眼里,郑华东书记用实际行动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防汛减灾,义不容辞”
“关注地质灾害点,筑牢防汛减灾警戒线,时刻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6月22日,郑华东书记实地巡视汉嘉社区龙尾山地质灾害崩塌点。
7月16日,芦山遭遇特大暴雨,郑华东书记下沉一线指挥群众避险转移,穿雨鞋,披雨衣,向村社了解现有防御措施和转移群众情况,要求及时告知周边涉险群众、工厂做好应急避险工作并切实做好社区“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职责,层层动员部署,抓好工作落实。
暴雨不停,脚步不止,郑华东书记涉水前行的身影不仅留在了干部的眼中,更是留在了群众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