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把做强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支撑
一是着眼农业“十百千万”产业布局,打造十亿级畜禽渔种养示范带,大力推动畜禽渔特色养殖产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引领,带动全镇农业特色产业稳步推进。2022年发展中药材600.7亩,茶叶501亩,蔬菜2393.3亩。生猪存栏36654头,肉牛2069头,鸡鸭鹅等禽类1130447只。二是围绕建设全国休闲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在现有以龙门AAAA景区为核心,打造古城红军村、龙门溶洞、射箭坪为三翼的“一核两带三翼”产业发展布局,做强核心,做优三翼,促进镇域旅游资源提档升级。
二、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
一是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整村推进、自愿申报、先建后验、以奖代补”原则,在辖区内四个示范村继续开展政策宣传,及时验收上报改厕农户,确保此项惠民政策持续落地落实。二是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在各村沿线、聚居点等位置设置垃圾集中收集点,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三是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环境卫生治理为主题的党日活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村庄清洁行动等活动150余次,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2200余人对全镇道路、河流、水沟、小区等场所进行全面清理,清理转运各类垃圾450余吨,调用消防车2辆、挖掘机8辆,共计清理公路5000余米,清理沟渠8200余米,整治房前屋后乱象210余处,农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卫生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把厚植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
一是坚持“文化+乡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首要政治任务,依托农家书屋、红色教育基地、院坝会等阵地,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县贯彻落实意见学习。通过专题会“集中学”、宣讲团“入户学”、微信群“广泛学”等“线上+线下”双线模式,集中学习宣讲24次,微信群小程序组织学习67次。二是坚持“文化+习俗”,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切实围绕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食粮”。组织开展了“喜迎三八节”“红色民俗节”“庆‘七一’”“庆重阳”“我们的节日”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5次,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
四、坚持把创新农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辖区4个行政村均制定了村规民约,聘请保洁员32名,建立清洁队,为宜居乡村建设夯实基础。二是加强对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等知识的普及。各村落实一名民警及法律顾问制度,通过微信群、村村响、走村入户、集中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600余次,参与群众8000余人次,有力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各村无“村霸”等黑恶势力,隆兴村成功创成四川省第一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扎实有效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抓实信访维稳,常态化排查问题苗头,化解矛盾纠纷2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