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公益性岗位"稳就业、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大川镇聚焦规范管理、精准施策,创新实施四项工作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开发道路保洁、护林防火、河道管护等公益性岗位45个,帮助脱贫户、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一、精准设岗定责,确保"人岗相适"
建立"镇级统筹+村级摸排"机制,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需求,按需开发劳动保障、公路养护员等特色岗位。根据人员技能、身体状况匹配岗位,实现安置对象与岗位需求双向契合。
二、规范程序管理,牢把审核入口
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照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实行户申请,村初步核实,镇劳保所复核上报的审核流程,从源头杜绝出现不能正常履职等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从事公益性岗位。
三、长效考评激励,促进动态优化
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以考核打分制的形式明确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工作任务与职责,细化落实责任,保证公益性岗位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承担工作责任,确保岗位资源高效利用。
通过系统化施策,提高了大川镇公益性岗位人员年均收入,提高了河道垃圾清理率和乡村道路管护达标率,实现民生保障与基层治理"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