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以文化人共绘文化蓝图

来源:
打印 浏览次数:

近年来,县文化馆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不断筑牢群众文化阵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需求,让群众在“文化盛宴”中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一、非遗进景区,文化润民心。县文化馆积极迎合群众高品质文旅消费需求,适时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五一小长假期间分别在禾茂新村、龙门镇、金丝楠水街我县三个文旅消费密集地举办“五一·非遗进景区”民俗文化展演活动,节目设置丰富,花灯、舞蹈、杂技、魔术等表演应接不暇,现场掌声连连,收获了现场群众、游客的喜爱与赞赏,也提高了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二、优化文化服务,点亮群众生活。一是提供学习平台,做好文化培训工作。县文化馆坚持以文化人使命职责,在寒暑假到来之际,积极开办青少年艺术培训班,设置书法、音乐、舞蹈等兴趣类别,在广泛宣传同时强调免费报名,强化了公益性服务性。二是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当好群众文化活动“服务员”。向文艺服务队以及广大群众免费提供音响、汉服、花灯服、表演道具等设备设施,让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落地生花”,让市民朋友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定期对库房物资盘点分析,围绕群众文化需求中急难愁盼,积极争取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品类服饰道具、活动器材;做好借用登记、日常维护、场地清洁等工作,为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便利化保驾护航。

三、注重人才培养,守护文化瑰宝。一是搭建非遗木雕人才发展舞台。县文化馆在非遗木雕人才发展方面按照“人才队伍兴产业”工作思路,坚持人才振兴,大力支持非遗木雕产业人才队伍做大做强,积极开展一系列根雕技能人才培训活动,邀请四川省档案学校、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名师和省工艺美术协会大师来芦开设学术讲座,提升技能人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繁荣发展。二是积极辅导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文化队伍水平。县文化馆作为全县群众文化事业的“龙头”,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基层文艺骨干和社会文艺团队,安排专业老师向文艺服务队开展节目表演动作教学和技术指导,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献策出力,不断提升基层文化服务队伍服务水平,为文化传承赓续人才力量。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旧版
主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 承办: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办公室 联系我们:0835-6526078
备案号:蜀ICP备12028360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26020000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