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庆坛的唱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端公调”或叫“神歌腔”,用于开坛,请神等法事仪式。第二部分“胖简筒腔”,用于娱人的灯戏节目。最后一部分是民歌小调,用于花灯、歌舞类演出节目。法事仪式,由锣鼓做节拍伴奏,演出灯戏,小剧目,采用花灯锣鼓或川剧乐队伴奏。
分类
芦山庆坛有官坛与民间坛两类。前者系每年八月十五的“姜庆楼庆坛(原名平襄楼)”,相传此日为姜维殉难日。屈时,全城高搭彩楼、歌舞竟胜。平襄楼内,由地方官主祭,仪式隆重。民间则有“篼篼坛”、“子孙坛”、“野猪坛”等,均属百姓家还愿祈吉或年终酬神活动。届时,由百姓家自主,请坛班庆演神戏,以期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岁岁平安。每年八月十五举行“姜庆楼庆坛”,亦由民间人士筹组,演出节目,祀祭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