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农业园区目前引进企业13家,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要为淮南堂食品有限公司、大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锦鸿茶业有限公司、宏丰食品有限公司、蔬果汇6家,中药加工为迅康药业有限公司1家。纯种植企业康源、百草堂、曙光、新三禾4家,养殖类钱记、和美农业2家,淮南堂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加工豆制品,原材料为东北进口
二、面临的问题
(一)原料基地与加工不配套
现有基地及已种植的作物与企业生产经营所需不相匹配,未满足企业日常生产需要。部分企业为正常生产,原料还需从外地买入。
(二)产业链不完善
猕猴桃产业虽有一定规模的发展,但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完善。目前,园区内猕猴桃种植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单一注重规模化生产,忽视了与二、三产业的融合。猕猴桃果实大部分是鲜果销售,未经过精加工和深加工就进入市场,在价格上较为低廉,缺乏竞争优势。
(三)标准化生产基地尚未建成
尽管农业局制定了种植和管理技术,但种植户在落实过程中总会走样,企业在实行基地建设和管护过程中由于投入不足、不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落实,以致目前能投产的基地面积很小。
(四)相关科技技术运用不到位
一是园区科技力量支撑乏力,现代农业园区对农业科技人才提出了高要求,科技对农业园区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园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配套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二是园区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就目前而言种植技术还比较传统,机械化程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企业大多以粗放型经营为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三、工作措施
(一)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延长产业链
逐步促进原料基地与企业加工所需原材料相配套,结合当地地域优势,丰富农产品种植物种的多样性和增加作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积极改善生产加工技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延长产业链。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形式,推动特色农产品“产加销”纵向一体发展。走集约、高效、节约资源型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势。充分开发利用产品的价值,深度加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利润回报。
(二)加强基地管护力度,助推产业发展
园区现已将猕猴桃产业基地管护,及果实采摘、销售、防盗等工作作重点任务。整合乡驻队干部人员力量,联合成立专项督导组,以片区为单位,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基地管护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大企业扶持力度
加大对企业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审批的服务工作,加强对现有和新引进企业落地的协调力度。充分运用好责任制这个法宝,实行领导和干部对企业“点对点”服务,认真解决项目建设各环节中的每一个具体问题,切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权利结合的服务工作格局,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和完善农业园区扶持和服务长效机制,为企业实施的“一站式”服务。结合我县实际借鉴周边地区鼓励企业发展办法,建立企业发展成长奖励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四)增强农业科技技术运用与培训
农民是生产主体,产业的发展又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加快新技术转化水平
(五)建立拓宽网络营销渠道
互联网平台对农产品进行展示及推广,要注重现有农产品品牌建设。逐步引导并支持已具有规模的或农业龙头企业构建电商销售平台,实现订单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