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秦并巴蜀之际建县,县城因系三国时蜀汉大将姜维屯兵时所筑,故又名“姜城”,是一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之城、文明之城,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有“汉代文物之乡”的美誉。千年“姜城”湮没了许多人和事,昔日英雄成了历史的尘埃,只留下残缺斑驳的城墙和昂首驻立的石兽守望着一代代“姜城”儿女,述说着曾经的辉煌。如果说还有什么伴随了千年的“姜城”,成为一代代“姜城”儿女一生的记忆,那就是芦山花灯。
近年来,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探索出了芦山花灯传承保护的“三个一”模式,即“坚守一个以传承保护为主的理念,摸索一套创新提升的发展思路,建设一个良好的传承保护体系”,使芦山花灯这个“活化石”“活起来,火起来,走出去”,演绎芦山纷呈人文。
一、芦山花灯的前世今生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旅程
芦山花灯是四川三大花灯之一,是从古老的傩戏--庆坛(被誉为“戏剧活化石”)中脱胎出来的民间戏种,2006年11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芦山现存的国家重点文物汉碑《樊敏碑》所记:“季世不祥,米巫凶虐。续蠢青羌,奸狡并起,谄附者众”,表明汉时该地区巫风妥盛,与祭祀礼仪相伴生的傩戏(庆坛)应运而生。另据清朝乾隆年间《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志》记载,芦山花灯在北宋时期就已兴盛。有民俗专家认为,芦山花灯兴于汉,盛于宋。由此推断,芦山花灯已有2000余年历史。芦山花灯能传承发展至今,必然有其独特的历史和人文背景。
庆坛活动在芦山历来十分盛行,单调乏味的法事旷日持久,故难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于是庆坛中便逐渐加上了灯戏,以达到娱人又娱神的目的。久而久之,“灯坛两开”。于是芦山花灯就从庆坛的巫术活动中独立出来。
以前,“幺妹子”是由男角扮演。有专家考证,角色的反串,说明花灯跟庆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做法事的都是男性。即便在今天,芦山花灯“丑”和“旦”的表演方法,其眉眼、指爪、身段、步法、念白、唱腔等,仍有庆坛中巫术表演的影子。所以,芦山花灯是“傩中有灯,灯中有傩”。
芦山花灯离不开一个“跩”字。“跩”字道出了芦山花灯的绝活,是芦山花灯的核心和表演要领。“三花脸”和“幺妹子”不仅要学、说、逗、唱,还要扭起“鸭子步”。
芦山花灯除了乐队和帮腔外,主角有两个,一“丑”一“旦”,即“三花脸”和“幺妹子”,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芦山人,方言土语、歇后语、大实话,诙谐机趣,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演出不择场地,庙前广场、田间地头、堂屋院坝,随处可演。伴唱的乐器也很简单,除二胡必不可少外,锣、鼓、唢呐均可不要。
芦山花灯虽是地方戏曲,却融合了多种民族风情。“三花脸”不但反穿皮袄,而且还斜挎半边膀子,明眼人一看便知,反穿皮袄是羌族人的习俗,斜挎半边膀子是藏族同胞的穿着,而表演者的唱词和念白又是地道的汉语。由此可见,芦山花灯能传承千年,除其表演幽默诙谐、道具简单、不择场地而外,能扎根服务于群众,不断创新和融合表现形式,才是其不断的生命源泉。
二、“坚守”使芦山花灯“活起来”跩出别样的风采
芦山花灯传承着“姜城”千年不朽的文明,传承着一代代“姜城”儿女不可磨灭的记忆。为了芦山花灯更好传承发展,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委、县政府和芦山文化人同芦山花灯非遗传承人一道,不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始终为芦山花灯的保护传承而“坚守”。
芦山全县有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23项。其中,《八月彩楼会》、《七里夺标》、《芦山花灯》《刘氏根雕及木雕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芦山庆坛》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全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名,市级传承人12名,县级传承人15名。
2018年,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坚持以保护传承的理念,扎实推进芦山互动的保护传承,出台了《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芦委办发〔2018〕4号),2019年,出台了《
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拔尖文化人才、优秀文化作品激励办法(试行)》(芦委宣〔2019〕51号),从政策层面为芦山花灯的传承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2018年起,芦山启动了芦山花灯剧本的收集整理,翻印了出版了《芦山花灯音乐集成》;19年完成了芦山花灯非遗传承记录篇的拍摄制作,为芦山花灯的传承提供了难得的文字和视频资料。18年首届“文化杯”花灯比赛得到省剧目办领导和专家高度认可,得到广大群众积极评价;2018年6月13日,四川日报以“芦山花灯越跩路越宽”为题大篇幅对我县花灯文化进行报道,芦山花灯从此跩出了别样的风采。
三、“创新”让芦山花灯“火起来”迈出昂扬的步伐
芦山花灯传承千年,只因其能不断创新表演形式,融合各种文化,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群众对花灯节目的需求。芦山花灯,在仅有一两个传承人的情况下,能迅速发展至今,成为芦山独特的文化名片,创新仍然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这里所谓的创新,不仅限于芦山花灯自身的创新,同时也是芦山文化人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挖掘和利用的创新。
近年来,芦山把芦山花灯的保护传承提上工作日程,把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升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高度,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求创新,在推广芦山花灯上要求创新。芦山结合重要文化节庆、送文化下乡、文化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把芦山花灯推广到了重大文化活动、乡村、社区和学校,芦山花灯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不大扩大,基本形成了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支芦山花灯队伍的良好局面,为芦山花灯更好传承奠定了人才保障。连续多年举办的“八月彩楼会”活动,成为了芦山花灯弘扬传承的又一良好载体,与“文化杯”花灯比赛活动有机联动,从比赛选拔的花灯节目到“彩楼会”表演,经过选拔机制的花灯节目观赏性、教育性更加突出,文艺创作水平也得到不断促进。
2019年聘请专业剧作家新创作了《挑女婿》、《鹿耳韭》和《锦上添花》等3个花灯戏剧本,其中《挑女婿》成功入围省第十七届戏剧小品决赛和全省群星奖决赛;县内文化创作爱好者创作了《古城新貌》、《说唱花灯》等18个花灯剧本,芦山花灯优秀作品创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了芦山花灯从“活起来”“火起来”到“走出去”;建立起了依托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中小学、乡镇综合文化站到村(社区)一体发展的县校乡芦山花灯传承体系。芦山花灯从此迈出了昂扬的步伐。
四、“自信”给芦山花灯“走出去”奔向美好的未来
坚定“四个自信”,文化自信从此有了更新的高度和历史使命。芦山花灯一路经历了2000多年的曲折历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环境中焕发出勃勃生机。芦山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好芦山花灯的保护传承,到建立起一套县校乡的传承保护体系,芦山文化人不忘初心,一路奋发,是芦山文化人的集体自信。
芦山花灯从濒临灭绝到墙内开花,从自娱自乐到进入公众视野,是芦山花灯传承的自我革新,也是芦山文化人的历史使命。芦山花灯从娱神娱人升华到弘扬主流价值观,从自娱自乐到寓教于乐,芦山花灯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芦山花灯的创新变革不是形式的变革,而是指导方向的变革,内容精神实质的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熏陶下的变革。芦山花灯文化的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芦山花灯将围绕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努力成为一代代“姜城儿女”永久的记忆,并将这满满自信和勃勃生机传导给芦山人民。芦山花灯将继续迈出坚定而自信的步伐奔向未来,芦山花灯将在芦山文化人的努力创新中“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为澳门金沙城中心_欧洲杯足球网-【投注官网平台】:的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