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县研学以打造特色研学品牌为核心,通过内联外引拓展业务,借助多元宣传扩大影响力,实现“以研学带流量,以流量促旅游”的良性循环。目前,累计开展活动65批次,接待2.6万余人次,六大主题研学收入77万余元,在特色塑造、人气提升与覆盖拓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突出特色带动流量。文庙研学突出礼仪教育特色,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实施“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拜师礼”“高考祈福”等活动,在体现循序渐进的同时,实现活动的可持续性。我县研学活动突出跨学科融合与科技赋能特色,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融入地质研学中让学生了解溶洞形成原理。创新“研学+公益”模式,在红色基因传承研学中开展“义务讲学”,启用VR云研学设备,打造防灾减灾沉浸式体验场景,构建“一核六翼”体系,形成地质科普、非遗传承等六大主题IP。开展地质科普、红色教育等主题活动21批次,5000余人参与,文庙礼仪研学吸引县内外2万余人次,形成“文庙虽小、特色鲜明”亮点。
坚持内联外引提升人气。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拓展业务方式,县内强化宣传,依托教育主管部门,全覆盖做优教育系统研学。全县22所学校,目前13所学校已开展研学活动。通过积极对接老年协会等社会团体,扩大研学覆盖面。加强县外强化招引力度,对接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机构以及旅游景点,积极拓展研学业务。雨城、宝兴、名山、石棉教育系统已组织研学11批次。文庙研学已成功对接市文旅集团、蒙顶山、碧峰峡、建川博物馆、苏稽古镇和熊猫西游等相关业务,成都市老协康养中心已来芦开展研学旅游6批次,累计约1000人。“油菜花开·七里夺标”民俗活动及大同粮经复合园研学项目,20天内承接70余批烧烤派对团体,服务超5000人,社交媒体推送超5万次。承办市县各部门、学校等单位三八妇女节和党建教育研学活动。
坚持强化宣传扩大覆盖。编制并推出《行走的课堂·学在芦山》全域研学手册,系统梳理研学线路、课程亮点与文化特色,为游客与学生群体提供详实的研学指引。累计在媒体平台推出视频、推文57次,开展线上直播74场,通过“活动预告+精彩回顾”的形式,有效提升网络知名度与用户互动量。启用“多点式”宣传,推送新媒体内容131次,构建“线上+线下”模式,逐步辐射川西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