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夯实乡村基础设施,走好乡村振兴第一步。为全面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紧紧围绕农旅融合、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旅游发展方向与目标。投入旅游灾后重建资金2.2亿元,夯实乡村基础设施,建成了飞仙关、汉姜古城、龙门古镇等5座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围塔村和杨开村2个游客咨询服务点,12个生态停车场和20个旅游厕所;打造飞仙、龙门乡村旅游环线旅游公路62公里,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产业软硬件水平。
二是标准化打造旅游景区,加强技能培训,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后劲。按照“农旅结合、一三互动、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全面丰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内涵,打造飞仙-芦阳-龙门”、“思延-清仁-龙门”、“清仁-双石-龙门”、“宝盛-太平-大川”4条农旅融合发展精品旅游线路,深入挖掘农村生活特点和乡土文化,提升文化含量,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观光农业、休闲农庄、休闲渔业和民俗体验、民间演艺等活动;成功创建飞仙关、汉姜古城、龙门古镇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15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并即将创建我县第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川河风景区,实现“新村变景点、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指导建成3家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11个省级乡村民宿达标户、3家旅游合作社、223家农家乐、40家星级农家乐;同时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培训,2017年共开展乡村旅游技能培训4次,培训从业人员200余人次。
三是全域化展开乡村旅游营销宣传,扩大乡村旅游品牌,不断增加旅游从业者收入。丰富宣传平台,线上线下全域宣传。加强特色会节活动的举办,成功举办龙门溶洞洞穴灯会、首届青羌龙舟民俗文化暨根雕艺术节、大川红叶季河道T3赛等4次大型旅游会节活动;设立成雅高速3个大牌宣传广告;在央视7套、四川4台等开展电视推广;引进去哪儿、途牛、美团等网站,联合农家乐、乡村酒店、民宿,实现100余家宾馆酒店网络线上经营;微信微博公众平台推送旅游资讯200余条;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2亿元。
四是大力抓好旅游扶贫,不断助力乡村振兴。标准化打造1个国家旅游扶贫示范村、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个省级精品旅游村寨、2个省级特色旅游乡镇、15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同时充分激发群众主体作用,突出旅游业的先导作用,建成3家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11个省级乡村民宿达标户、3家旅游合作社、223家农家乐、40家星级农家乐;成立“青龙人家圆梦旅游合作社”、“白伙新村旅游合作社”、河心“秀雅苑旅游合作社”3家旅游合作社,优化升级区域乡村旅游产业结构,让脱贫更有底气。